实体书店回暖新趋势,不卖图书卖体验,打造阅读新空间

实体书店回暖新趋势,不卖图书卖体验,打造阅读新空间"/

这确实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实体书店面临转型和寻求新活力时的一个显著趋势。实体书店不再仅仅是售卖图书的场所,而是越来越注重提供多元化的“体验”,以此来吸引读者,增强粘性,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种“不卖图书卖体验”的转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群空间化 (Community & Space):" "举办活动:" 书店定期举办读书会、作家签售、新书分享会、讲座、沙龙、儿童故事时间、手工坊、音乐表演等。这些活动将书店打造成一个开放、互动的社区中心,让读者有理由多次光顾。 "提供休憩服务:" 舒适的座椅、咖啡吧、简餐、文创产品售卖区等,让书店成为人们阅读、学习、社交、休闲的复合空间。
2. "多元化经营 (Diversified Operations):" "咖啡与餐饮:" 咖啡、茶饮、轻食、烘焙等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延长了顾客在店内的停留时间,创造了更轻松愉悦的氛围。 "文创产品:" 销售与图书内容、品牌相关的文创衍生品,如笔记本、书签、帆布袋、T恤、手办等,满足读者的收藏和周边消费需求。 "艺术与展览:" 结合书店空间,举办小型艺术展览、摄影展、设计展

相关内容:

来源:半月谈

电商的崛起让实体书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不过近来实体书店渐有复苏之势。《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网购虽是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实体书店也开始走出负增长的低谷。那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类实体书店与以往有何不同?经营业态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读者在西安一家书店内读书休闲 邵瑞 摄

理想很丰满,现实仍骨感

布置温馨的空间、精心打理的小院、立足门口就能闻到的咖啡香气……在长春吉大南校街上一个复古的小门后别有洞天,这就是吕冬发起的“乐读书社”。虽然面积不大,但“乐读书社”是长春首家以众筹形式创立的独立书店,目前已在吉林省内拓展出好几家分店,并成为当地实体书店中独树一帜的品牌。

像“乐读书社”这样的实体书店近几年越来越多,书店融合了创办人的文化理想与爱书人的精神渴望,并逐渐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家园或者城市文化地标,如北京的万圣书园与单向空间、南京的先锋书店和成都的卡夫卡书店等。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和高涨的运营成本,一些独立书店被迫不断更换店址,缩小店面,还有一些书店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图书网渠道经理阿威说:“一家实体书店如果能坚持5年,并且还要有成为城市地标的潜力,才有可能靠口碑和读者继续存活,而很多书店在此前早就倒闭了。”

吕冬说:“书店大部分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力,只卖书覆盖不了支出。”北京西二旗“一个书店”店主文海也表示:“买书的需求是存在的,但实体书店的弱势是没有商品定价权。”

卖周边卖体验,实体书店这样活

为了存活下去,实体书店也在不断尝试改变。与最初只单纯卖书不同,现在的实体书店还把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比如品茶、电影、朗诵等内容加入实体书店这一空间。

“乐读书社”“一个书店”会经常在周末举行读书会、分享会,有时还会一些作家或是学者到书店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吕冬说:“我们创造这个空间就是为了让这样一些书、这样一些人跟大家见面。实体书店里举办文化活动,让书不再是单纯的承载文字,更多的是文化交流,带领读者在书籍之外阅读生活,这是实体书店自身独特的优势。”

北京单向空间、南京先锋和广州方所等书店,则开发了自家的文创产品。“我们家比较火的文创品牌是‘单向历’,每年都有一大批回头客来订购。”北京单向空间的店员刘剑钊说,“在我们店,文创总收益是比卖书高的。”这些举措一方面提高了书店利润空间,增加了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顾客,给大家在周末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在北京前门边儿的Page one书店童书区,也有全家出动带孩子来看书的年轻父母。一个带着5岁儿子的妈妈说:“我们周末常带孩子过来看书,还给孩子在这里报了绘本课活动。”在附近居住的居民李先生认为:“在这里看书有一种仪式感,实体书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空间。”

未来,逛书店或成日常

越来越多建在购物中心、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地区的网红实体书店正在成为 “文化地标”。长春三联书店店长王硕说:“在业内,我们称这样的现象为书店1.0到2.0的升级,书店业态变得更为丰富。通过这样的变化,我们不仅为更多读者提供了阅读资源,并且建立了更为广大且高质量的书友基础。”

近年来由于电商的冲击,实体书店的经济价值变小。但电商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好书很多,可如果这些好书只有很少的点击量时,就不易被推荐到销售首页被大家发现。所以在线下的实体书店里,读者常常能更容易发现小众的好书,这就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

文海说:“单纯买书一定是线上更便捷更便宜,但发现好书、认真读书、和书友交流的这些过程,却是线上没法提供的。”

“线下购书时你可以感受到书店的氛围、店员的职业态度,在签售活动中还可以与作家交流,这些都是在家里上网买书获得不了的体验。未来,逛书店或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刘剑钊说,实体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场所,也可以成为一个休闲、交流、提升自我的场所。(何宛豫 张婉莹)

(刊于《半月谈》2019年第21期)

发布于 2025-09-12 06:28
收藏
1
上一篇:美丽的长春,大学校园里的璀璨明珠之地 下一篇:超39℃高温预警!杭州市民出行必备,这个颜色衣物让你凉爽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