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乐齐德国超市一元水年入千亿,上海年轻族称其为“穷鬼避风港”现象解析

奥乐齐德国超市一元水年入千亿,上海年轻族称其为“穷鬼避风港”现象解析"/

这段话描述了德国连锁超市 Aldi (奥乐齐) 在中国的成功,以及它在上海年轻人中获得的特殊昵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
"1. Aldi 的成功秘诀:"
"极致性价比:" Aldi 以其超低的价格著称,通过直接采购、简化商品种类、减少营销费用等方式,将成本降到最低,从而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这与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重视相契合。 "独特的运营模式:" Aldi 的运营模式非常独特,例如: "每周限量:" 许多商品每周都会更换,且数量有限,鼓励顾客经常光顾。 "简朴装修:" 超市装修简单,没有华丽的装饰,专注于购物体验。 "自选商品:" 商品散装陈列,顾客需要自己挑选,节省了人工成本。 "线上配送:" Aldi Plus 线上配送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便利性。 "精准的市场定位:" Aldi 主要面向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工薪阶层,这与上海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相吻合。
"2. “一元水”的象征意义:"
"“一元水”并非字面意思:" 并非指一元水的价格,而是指 Aldi 商品价格普遍非常低廉,就像一元水一样亲民。

相关内容:

奥乐齐这个德国超市最近在苏州无锡火了,五一期间苏州店一开门就挤成人肉沙丁鱼罐头,卫生巾牛奶都卖断货。无锡店开业第一天销售额破百万,创下了他们在中国的新纪录。你知道吗,一瓶矿泉水他们只卖一块钱,卫生巾三块九,连洗发水都不过十块,但这家店去年赚了上千亿,全球开了上万家店。

最早是1913年德国一个矿工家属安娜开的小店,给矿工卖便宜的日用品。她俩儿子后来接手,二战时差点死在战场,回来发现小店居然没被炸,就继续卖低价货。那时候德国钱贬值得厉害,他们啥都不多搞,只卖面包肥皂这些不坏的东西。到1960年已经有300家店了。

后来哥俩闹矛盾,分成了南北两家公司。北边主攻西欧,南边往外扩张。1979年他们收购了美国的Trader Joe's,一下子名声大噪。现在在美国澳大利亚都站稳了脚跟,德国本土连沃尔玛都打不过他们跑了。

2019年奥乐齐终于来中国,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结果两万人排队。现在国内七十多家店,大部分在上海。当地年轻人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穷鬼避风港",因为东西太便宜了。和德国老家不一样,他们在中国改成了"精品社区超市",装修加了射灯和手绘墙,货架整整齐齐,还卖现成热饭,占了三分之一销售额。

他们能这么便宜是有绝招的。每家店就两千种商品,每样东西只给两三种选择,像矿泉水就只卖一元的那种。自己生产90%的商品,中间商都省掉了。和山姆会员店比,他们卖小包装,适合中国家庭。苏州店广告说"不用交会员费,小包装更新鲜",简直戳中年轻人痛点。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德国来的比翼德超市,2016年在上海开店挺快,三年就有一百多家,可2023年全关了。为啥奥乐齐行?他们靠的是真金白银的供应链,不是光靠便宜噱头。德国店都是郊区大仓库,中国却选在小区门口,这变化真有讲究。

现在奥乐齐在中国一天一家店卖出六万块,德国老家的店只有七百平,装修随便弄。但在中国他们装了艺术灯,还卖六十多种热食。有人说这是为了吸引新中产,其实本质还是那套低价逻辑。

你看那些网红店靠营销火一阵就凉,奥乐齐闷声发大财。他们官网也没啥花哨广告,就是实在。以前德国靠卖不坏的东西活下来,现在中国靠小包装和自家品牌活得好。

超市里东西少但啥都有,挑起来快,人也少排队。比翼德为啥不行?可能他们没摸透中国人的购物习惯。奥乐齐这波操作,算是把德国人的实在和中国人的精打细算结合到一起了。

现在它还在扩张,但谁也不知道这低价能撑多久。毕竟赚钱的生意都得算账,要是哪天原材料涨价,他们会不会也涨价?反正现在年轻人就爱冲着便宜去,就算被叫"穷鬼避风港"也无所谓,能省钱就赢一半。

发布于 2025-09-08 15:27
收藏
1
上一篇:德国厨房必备8件神器,实用不贵,轻松打造完美烹饪体验 下一篇:人民币视角下的德国物价,第一笔消费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