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热潮中,眼科医生提醒,玩雪观雪莫忘警惕“雪盲症”

冰雪运动热潮中,眼科医生提醒,玩雪观雪莫忘警惕“雪盲症”"/

确实,随着冰雪运动的流行和冬季旅游的兴起,眼科医生提醒公众关注一种常见的冬季眼部问题——雪盲症(Snow Blindness)。雪盲症并不是由真正的雪引起的,而是一种由紫外线照射在雪地上反射造成的眼部刺激症状。
"雪盲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眼睛刺痛或灼烧感:"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感觉眼睛像被沙子或小颗粒摩擦。 "流泪:" 由于眼睛试图冲洗掉刺激物,会过度流泪。 "畏光:" 对光线变得敏感,甚至无法睁眼。 "视力模糊:" 眼睛分泌物增多,导致视力下降。 "眼红:" 结膜充血,眼睛看起来发红。 "头痛:" 由于眼睛不适,可能引发头痛。
"雪盲症的原因:"
雪对紫外线的反射率非常高,可达80%以上。当紫外线照射到雪地上,又被雪反射到眼睛中,会刺激眼睛的角膜和结膜,导致炎症和损伤,从而引发雪盲症。
"如何预防雪盲症?"
1. "佩戴太阳镜:" 选择能阻挡99%至100%紫外线UVA和UVB的太阳镜,最好是偏光镜,可以减少眩光,提高视觉舒适度。 2. "选择合适的镜框:" 镜框要能完全覆盖眼睛,防止紫外线从

相关内容:

眼下,冬季冰雪运动正在全国多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也成为不少人春节假期旅游的主打娱乐项目。对于这一运动,除了要防范摔跤、骨折、外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2月9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光中心眼科医生杨帆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眼科,“雪盲症”是冬季寒冷地区游客的“常见病”,近年来都会接到相关病例,且以年轻人居多。

2月9日下午,眼科医生杨帆正在帮一名年轻患者做检查。受访者 供图

“就在前阵子,我们刚接到2个病例,都是年轻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雪盲症。”杨帆告诉记者,其中一名患者是滑雪爱好者,去过东北滑雪,每天都在雪场停留时间较长,随后就出现了眼睛不舒服的情况,除了眼睛发红、刺痛外,还一直流泪,没办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名青年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回沪后又前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复诊。另一名患者是一名滑雪新手,之前前往浙江一个滑雪场体验,玩了一整天,尽管这名患者没有长时间在雪场停留,但中途休息时也在室内环境下隔着玻璃看雪,到了晚上眼睛就出现了轻微的异物感,随后因不断地揉眼睛,导致第二天来门诊就诊时,症状加重了,甚至角膜上皮都剥落了。

杨帆解释,“雪盲症”又称为“电光性眼炎”,在冰川、雪地等地区,由于周遭环境对太阳光的反射增加,直射入眼的紫外线含量也大幅增高,过量的紫外线会引起眼部角、结膜的一系列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出现双眼刺痛、充血水肿、灼烧感、畏光流泪等症状,更严重的则会引起一过性的视力下降甚至是短暂的失明。

如何避免“雪盲症”的发生?对此,杨帆表示,由于“雪盲症”是发生在特定环境和场所中的一种眼部损伤,因此对于长时间处在冰雪环境中的人群,比如赏雪玩雪的旅客、在冰雪环境作业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户外滑雪滑冰的运动者等,需要佩戴墨镜或者是防护镜来有效隔离环境中过量的紫外线。

杨帆进一步表示,对于前期防护措施不到位而不小心中招患上了“雪盲症”的患者来说,首先要脱离当前所处的高紫外线环境,相对阴暗的环境有利于减少眼部持续受到刺激和伤害。

第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揉眼,“雪盲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眼部刺痛、异物感,很多患者试图通过揉眼来缓解眼部不适,但这种不当的行为恰恰会进一步损伤本就脆弱的眼表从而加重病情。

第三,对于日常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人群来说,及时脱掉隐形眼镜对于减低疾病危害也至关重要。在发生“雪盲症”的第一时间,或者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角膜上皮修复类等眼药水进行治疗。

最后,杨帆医生提醒大家,“雪盲症”作为电光性眼炎的一个亚型是特指发生在冰雪环境中的眼部损伤,其实电光性眼炎并不仅仅发生于冰雪环境,在沙漠或者是海边、高原等这些高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都有可能发生类似的损伤,因此依然需要大家保持警惕、做好防护,拥抱美好的假期和旅行。

发布于 2025-09-08 12:13
收藏
1
上一篇:冰雪运动热潮来袭,眼科医生提醒,玩雪看雪需警惕“雪盲症”风险 下一篇:滑雪护眼攻略,警惕雪盲症,紫外线是罪魁,医生揭秘滴牛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