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失眠困扰?掌握4大科学应对策略,告别夜晚辗转反侧
换季时,气温、湿度、日照时间的变化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Circadian rhythm),导致睡眠节律紊乱,从而引发失眠。这属于“时差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称为“社会时差”(Social jetlag)或季节性光照变化影响。
别担心,这种失眠通常是暂时的,但确实让人难受。以下4个基于科学原理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应对换季失眠:
"1. 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Maintain a Regular Sleep Schedule)"
"科学原理:" 这是调节生物钟最有效的方法。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或换季期间,也能帮助稳定你的内部时钟。
"具体做法:"
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前一晚没睡好,第二天也要按时起床。这有助于强化你的生物钟。
如果换季需要调整时间(比如夏天调快钟,晚上变早),尽量在周末开始就逐步调整睡眠时间,而不是等到正式调钟那天突然改变,给身体一个适应期。
设定一个固定的睡前“放松程序”,比如泡澡、阅读、听轻音乐,并在固定时间开始。
"2. 优化睡眠环境,管理光线 (Optimize Sleep Environment & Manage Light)"
"科学原理:" 光线是调节生物钟最重要的外部信号。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受
相关内容:
最近是不是总在深夜“仰望天花板”?明明身体很累,脑子却异常清醒?数羊数到一千只,反而越数越心慌……
别怀疑自己,也别硬扛!这很可能不是你的错,是“换季失眠”在作祟!
夏秋之交,气温、湿度、日照时间都在悄然改变,我们的身体还没跟上节奏。
谁偷走了你的睡眠
昼夜节律变化
入秋后白昼缩短、黑夜变长,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褪黑素等调节睡眠激素的分泌,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的情况。
气温波动大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昼夜温差变大,体温调节中枢需要适应,可能影响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导致夜间易醒。
季节性情绪波动
秋季草木凋零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忧郁、惆怅的“悲秋”情绪,这种季节性情绪波动是焦虑和失眠的常见诱因。
四招找回一夜好眠
调节作息,顺应自然
遵循《黄帝内经》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法则,建议逐渐将入睡时间提前。
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规律作息,节假日也不例外。
饮食调理,宁心安神
晚餐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烧烤等食物。晚上不要喝咖啡、茶及含有酒精的饮料,也不要大量饮水。睡前不宜过饱或过度饥饿。
睡前可喝一小杯温牛奶以助安神。
情志调养,舒缓压力
建议在天气晴朗时多到户外散步、慢跑、登山,接触阳光和自然,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舒缓“悲秋”情绪。
主动参与一些让自己开心的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交谈,保持情绪乐观,避免过度悲伤。
当焦虑失眠时,可以跟随视频练习“腹式呼吸”法,舒缓身心。
改善睡眠环境
尽可能营造适合睡眠的环境,秋季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
换上柔软、透气的长袖睡衣,防止后半夜着凉。
不要躺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手机。
来源: 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