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有趣,点出了一个中国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GDP数字与民众普遍感受(尤其是关于“穷”的感觉)之间可能存在脱节"。泗阳县GDP突破787亿人民币,按理说应该是一个经济相当活跃、实力不错的县,但为何还会被戏称“贫困县”并流传“被喊穷”的说法呢?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GDP的构成与质量问题:"
"投资拉动为主:" 泗阳县的GDP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这种增长模式虽然能快速提升GDP数字,但可能伴随着债务压力增大、环境成本上升,以及创造就业和提升居民收入的可持续性相对较弱。
"工业比重:" 如果GDP主要来自少数大型企业或重工业,其利润可能大部分流向了企业或投资者,对当地普通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直接贡献有限。
"虚拟经济成分:" 有些增长可能来自于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或者是对外投资(如设立子公司),这些活动能增加GDP,但不一定能直接改善当地就业和居民收入。
2. "人均GDP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
"人口基数:" 泗阳县人口超过100万,是一个人口大县。即使GDP总量很高,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人均GDP可能并不突出。
"收入
有人说泗阳它是穷县,可2024年泗阳GDP达787亿元,这成绩不算亮眼,但也不差。

就业上,泗阳岗位少,县城和乡下居民找合适工作都难。2024年,泗阳城镇新增就业仅1.5万人 ,和周边发达地区比差距大。像昆山,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3万人 ,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泗阳产业结构单一,以纺织服装、木材加工、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好岗位不多。
再说消费,泗阳消费水平高,房价尤其突出,和一些二线城市差不多。2024年泗阳城区房价均价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 ,周边经济相当的县城大多6000元左右。高房价让居民压力大。

宿迁的泗阳、泗洪、沭阳和宿豫区,文化和语言有差异 。泗洪曾属安徽,泗阳曾归淮安,沭阳原属连云港 ,不同历史让文化、语言习惯不同,影响区域融合与协同发展。

泗阳以前有洋河酒厂这个经济支柱 ,后来管辖权变动,冲击了泗阳经济。2024年洋河酒厂营收超300亿元 ,要是还能给泗阳经济助力,泗阳发展可能更好。
江苏县域经济里,沭阳是全国百强县,2024年GDP达1150.5亿元 ,排江苏第21 。相比之下,泗阳、泗洪发展滞后,被部分人看作贫困县,需要扶持。

有人觉得宿迁区域划分不合理,建议撤销地级宿迁市,降为县级市划给徐州,沭阳划给连云港,泗阳、泗洪回归淮安 ,认为这样能优化发展。泗阳有一定经济基础,可就业、房价、区域协同方面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