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7日(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郭元芳)“武汉的诗意有一种绵厚,从历史上它就一直有这样文脉的传承。”12月17日,著名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西川参加2023武汉诗歌节,并在当晚的诗歌音乐会现场朗诵自己的三首诗歌。
西川曾多次来到武汉参加文化活动。他表示,武汉的诗人从古至今都很活跃,黄鹤楼、诗歌是这座城市吸引人和令人兴奋的地方。今年,西川曾作为黄鹤楼中秋登楼夜晚会总顾问,在武汉与大家分享何谓“今人的唐诗”:或许在今天,唐诗仍然在塑造我们的当代文学。西川说,唐诗分为两部分,“古人的唐诗”和“今人的唐诗”,跟过去有关的古典诗歌、跟现在有关的当代诗歌,一直贯穿在武汉整个文化氛围当中。

诗人西川。
“武汉诗歌节让诗人齐聚,每个人把不同地方的信息带到武汉,再将武汉的信息带到不同地方去。这些诗人与读者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诗歌能量场,一定会产生积极效果。”西川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有着绵厚的诗歌传统,武汉诗歌节的举办对城市文化有莫大好处。他说:“任何一个城市有诗歌节、艺术节、音乐节等文化节会,都可以由此显现城市灵魂厚度,体现城市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西川在很早的时候就确立了一种观念:不写那种自传性的作品,关心比自我更大的事情,如环境、环境本身的来龙去脉、历史的纵深感。当晚朗诵的三首诗歌《撞死在挡风玻璃上的蝴蝶》《尽量不陈词滥调地说说飞翔》《我的意识流》,都是由“我”出发,抵达生命这样一个“大于我的存在”。
【编辑:杨永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