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孩子这样讲述重阳节的温馨故事

今天,和孩子这样讲述重阳节的温馨故事"/

今天和孩子讲重阳节,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用轻松、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
"1. 从名字和日期入手,引发兴趣:"
“宝贝,你看看日历,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引导孩子看日期,通常是农历九月初九) “哇,是9月9日!你看,两个‘九’连在一起,是不是很有趣?我们叫它‘重阳节’。” “‘重’就是两个,‘阳’就是太阳和光明。所以重阳节也叫‘重阳’,有‘阳气上升’、‘一阳一阴’(简单说就是阴阳平衡)的意思。古人觉得这是个好日子!”
"2. 讲讲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用故事或比喻):"
"登高望远:" “重阳节呀,古人有个习惯,喜欢爬高高的山,或者登上高楼,去望远。” “为什么要登高呢?有几种说法哦。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种叫‘茱萸’(zhū yú)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古人会把茱萸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口袋里,登高的时候带上,祈求平安健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像不像带着一个‘健康保护符’去爬山?” “另一种说法呢,就是秋高气爽,天气好,登上高处可以看到

相关内容: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

我们迎来传统佳节

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至唐代走入民间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阳数(奇数)之“极”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又因“九”“久”谐音

古人认为这一天

“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习俗

登高“辞青”

与春季踏青相对

重阳时节已经接近深秋

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凋零

此时登高游览,被称作“辞青”

而且此时登高

能适当增强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有助于加强新陈代谢,强健体魄

赏菊,饮菊花酒

陶渊明之后

菊与酒

被视为重阳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汉族古俗中

菊花就象征长寿

菊花酒也在古代被看作

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它不仅可以明目

还有轻身、补肝气、

安肠胃、利血之妙

遍插茱萸

自唐代起

人们就认为在重阳节

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或磨碎放在香袋里或插在头上

用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茱萸香味浓

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古时称“饵”

一般由稻米粉或粟米粉蒸成

制法因地而异

有时会用枣、栗、杏仁等点缀

显得丰富多彩

因而又称“花糕”

糕与“高”谐音

作为节日食品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

喜尝新粮的用意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大国、微言教育、古诗词网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于 2025-08-26 04:56
收藏
1
上一篇:充电速度超越换电?电动车主的未来,谁将助力加速变革? 下一篇:关于重阳节的“那些事儿”,探寻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与习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