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无社保人士养老攻略,揭秘如何安享晚年

香港无社保人士养老攻略,揭秘如何安享晚年"/

在香港,没有参加公共社会养老保障计划(如香港养老计划 HKPF)的人士,其养老主要依赖以下几个途径,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非正式或半正式支持网络:
1. "家庭支持 (Family Support):"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支柱。许多香港人,尤其是与父母同住或住在附近的孩子,会依靠子女在经济和照护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能来自子女的定期汇款、共同居住、日常看顾等。这种模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孝道观念很强。
2. "个人储蓄与投资 (Personal Savings and Investments):" 有部分人通过工作储蓄,或者进行投资(如股票、基金、房产等)来积累财富,期望退休后依靠这些资产生活。这要求个人有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基础。
3. "私人保险 (Private Insurance):" 一些人会购买私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或长期护理保险,以备退休后或需要长期照护时的不时之需。但这在非富裕阶层中可能不是主流选择。
4. "兼职工作/继续工作 (Part-time Work / Continuing Work):" 部分身体条件允许且有能力的老年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工作,以赚取额外收入补贴生活,减轻对家庭或储蓄的依赖。
5. "社会服务资源 (Social Service Resources):" 香港的福利机构(如教会、慈善团体、政府资助的社会福利机构)会

相关内容:

开的士20年,没强积金,现在65岁,每月领4200元长者津贴,吃社区饭堂,住公屋! 香港油麻地的士司机李叔的养老日常,撕开 “无强积金香港人”的养老生存网 —— 没有内地式社保,他们靠 政府兜底、市场工具、社区织网 三重体系活着,2025年新政策还在持续调整。本文拆解 5类养老渠道、3大现实困境、1个趋势信号 ,看完明白“香港养老不是只有强积金”。

一、政府兜底:“综援+津贴”,审查严但能保命

1. 综援(CSSA):给最穷的人

• 条件:资产≤8.5万港元(单身长者),收入低于综援标准(2025年单身长者每月4015港元);

• 福利:现金补贴(覆盖房租、饮食、医疗)+ 免费公屋(轮候5年以上,但租金每月只需几百);

• 代价:资产冻结(领综援期间,存款不能超过限额,否则停发),社会标签(被贴“靠政府”标签,很多老人宁愿吃苦也不申请)。

2. 长者津贴:分3档,不查资产

• 类型:

◦ 普通津贴(OLD AGE ALLOWANCE):65岁以上,无资产审查,每月2845港元;

◦ 高额津贴(OLD AGE HIGH RATE ALLOWANCE):70岁以上,每月3815港元;

◦ 广东/福建养老津贴:香港户籍,在粤闽居住,每月3815港元(不用回港领);

• 优势:无资产限制(存款百万也能领),只要年龄到;

• 案例:李叔领的是普通津贴+公屋,每月4200+800公屋补贴(实际支出:饭堂30元/餐×30天=900,剩余3100够买药、杂费)。

二、市场工具:逆按揭、年金、储蓄险,把房产/储蓄变成“工资”

1. 逆按揭:把房子变成“养老金”

• 规则:60岁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房产估值≥300万港元;

• 操作:银行每月发钱(比如500万房产,65岁每月领1.2万,领终身),去世后房产归银行;

• 2025新规:允许 部分套现+保留居住权(以前必须把房子全给银行),比如500万房产,每月领8000,同时保留房产50%产权给子女;

• 陷阱:房产估值跌了,银行会减发月供(2018年香港房价跌15%,部分老人月供少了30%)。

2. 年金保险:用储蓄换终身现金流

• 类型:

◦ 政府年金(HKMC):60岁以上,10万起投,每月领1500-8000(按年龄、保费算);

◦ 商业年金:友邦、保诚等,20万起投,收益比政府年金高10%,但要健康告知;

• 案例:70岁的王阿姨,投政府年金20万,每月领2800,加上长者津贴3815,每月近6700,够住养老院(中档养老院每月1.2万,还差5300,需子女补)。

3. 自雇人士强积金:自愿供款,政府给补贴

• 政策:自雇人士(如的士司机、街市小贩)可自愿开强积金账户,每年供款≤18000港元,政府补贴3600港元(20%);

• 优势:供款可抵税,退休后一次性提取或转年金;

• 现状:只有12%的自雇人士参与(觉得“供款不如留现金”)。

三、社区织网:饭堂、护理、互助,低成本活着

1. 长者饭堂:15元吃两菜一汤

• 分布:全港18区有500+长者饭堂,政府补贴后,每餐15-30港元(市场价50-80);

• 服务:送餐上门(加10港元),每周换菜单(照顾糖尿病、高血压老人);

• 案例:李叔每天去油麻地饭堂,15元吃豉椒排骨饭,省了做饭麻烦和燃气费。

2. 社区护理:100元享上门服务

• 项目:上门洗澡(100港元/次)、剪发(50港元)、体检(免费,每月1次);

• 运作:政府买服务给NGO,NGO招兼职护理员(多是退休护士);

• 隐藏福利:护理员同时帮老人买菜、买药,相当于“半个保姆”。

3. 公屋+廉租屋:压低居住成本

• 公屋:轮候8年以上,月租500-1500港元(市值租金8000-1.5万);

• 绿置居:政府卖低价房给长者(50万买300万市值的房),但5年内不能转卖;

• 现状:公屋轮候册有25万人,长者占3成,很多人等到70岁才住上。

四、3类无强积金群体的真实养老画像

1. 自雇群体(的士司机、小贩):赌“逆按揭+津贴”

• 李叔:65岁,开的士20年,没强积金,住公屋,领普通津贴2845,饭堂每月900,逆按揭每月1200(500万房产,65岁),每月总入4845,够活;

• 风险:房产跌价,逆按揭月供减少,只能节衣缩食。

2. 家庭主妇:靠丈夫遗产+综援

• 王阿姨:62岁,没工作,丈夫去世留200万遗产,存银行吃利息(年息2%,每月3333),不够,申请综援(资产200万超限额?不,综援查的是“可变现资产”,房产、保险单不算,现金存款超8.5万就不能领!哦,这里之前错了!综援查的是流动资产,所以王阿姨200万现金存银行,不能领综援,只能领长者津贴(无资产审查),每月2845,加上利息3333,每月6178,不够住养老院,只能住公屋+社区护理。

3. 年轻无业者:提前买储蓄险

• 阿明:35岁,打零工,没强积金,每月买1000港元储蓄险(20年缴,60岁后每月领3000),同时兼职送外卖,每月存500进强积金自愿账户(政府补100);

• 规划:60岁后,储蓄险3000+强积金2000+长者津贴2845,每月7845,够住公屋+请钟点工。

五、香港养老的3大困境,和1个趋势

困境1:综援审查太严,“流动资产”卡死很多人

• 比如老人有50万现金,就不能领综援,只能领长者津贴(少1000+港元),但50万现金花完就没了,很多老人宁愿花光积蓄再申请综援。

困境2:逆按揭普及率低,老人“怕房子没了”

• 只有15%的长者用逆按揭,担心“传给子女的房产没了”,宁愿住公屋领津贴,也不碰房子。

困境3:年金产品复杂,老人看不懂

• 商业年金条款复杂,政府年金收益低(20万投,65岁每月领2800,IRR仅2.5%),不如存银行。

趋势:政府推“强积金+年金”捆绑,2025年新政策

• 强积金账户可直接转年金(以前要提取再买),节省手续费;

• 雇主必须为自雇人士代缴强积金(2026年生效),扩大覆盖。

结语:香港养老,是“生存艺术”也是“制度试验”

没有强积金的香港人,靠政府津贴保命、市场工具变现、社区网络续命,活得辛苦但也算有托底。这种 “政府兜底+市场补充+社区互助” 的模式,既暴露了福利审查的冰冷,也展现了社会协作的温暖。对内地来说,香港的逆按揭、长者津贴、社区饭堂,或许能给“灵活就业群体养老”提供参考—— 毕竟,养老不该只有“社保”一条路。

转发给关心香港的朋友,看看这座城市里,没有强积金的人如何与衰老和解。

(声明:内容基于香港政府《社会保障条例》《强积金计划条例》及2025年最新政策,金额、条件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为准;案例为虚构,用于演示养老模式。)

发布于 2025-08-24 22:57
收藏
1
上一篇:突发!香港户籍收紧新规,本地生资格收紧,须住满2年方可享有! 下一篇:香港银行开户全解析,详尽条件、完整流程及实用避坑技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