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出国,你以为就完事了,有些事比没钱还可怕
李妈的儿子刚去国外,她每天打电话。开头总是那几句,“今天吃饭了吗”“作业写完没”。儿子受不了,直接说手机坏了,不接了。这让李妈很着急,不知道孩子那边什么情况。
后来她换了个法子。她不问学习,不问吃饭。她开始聊儿子喜欢的韩剧,聊最近流行的穿搭。儿子的话匣子打开了,愿意跟她说了。母子间有了共同话题,不再是单向的盘问。
现在她们每周三固定视频。俩人一起在网上吐槽遇到的事,分享看到的笑话。关系比儿子出国前好多了。孩子觉得妈妈是朋友,不再是监视他的人。这种感觉让孩子在国外有了依靠。

同事老陈也把儿子送去了英国。他选了有名的私校,想着那边管理严格,可以放心。他每周给儿子打一次电话,问问情况就挂了。他以为把钱花到位,一切就都安排好了。
3年后,学校来了通知。说他儿子可能要被开除。老陈这才知道,学校给儿子安排的监护人,一直带着他去赌博。老陈一下就懵了,他完全不知道这3年的事。
老陈后悔得直拍大腿。他每天追着儿子视频,想弥补丢失的时间。他说早知道这样,他每周都不该只打一次电话。他错过了太多孩子需要他的瞬间,现在后悔也晚了。

你托付的人,可能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我朋友小葳的经历更说明问题。她在加拿大读书,2年时间,换了4个寄宿家庭。她妈妈选的都是看起来不错的家庭。可现实不是那样。第一个寄宿妈妈自己抽电子烟,还教13岁的小葳一起抽。
第二个家庭,寄宿家庭的女儿带她晚上不回家。她们躲在朋友家里吸大麻。小葳的妈妈打视频过去,寄宿家庭的家长还骗她说,孩子正在房间里安安静静写作业。

2年,4个寄宿家庭
小葳妈妈现在一到假期,就赶紧把孩子接回国。她对那些家庭失去了所有信任。有的家庭甚至让未成年的孩子去帮忙买大麻。这不是监护,这是在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后来找到的第4个家,算是不错的。那位阿姨自己刚陪女儿读完书,懂得怎么照顾孩子。她做的饭菜一般,可至少不会带孩子去做坏事。但找这么一个家庭,小葳妈妈费了很大力气。
找个靠谱的家庭,全靠运气
最近有条新闻,看得人心里发冷。澳洲新南威尔士州,2个中国初中女生刚到澳洲10天。她们住在同一个寄宿家庭。一个14岁,一个13岁。这是她们第一次离开家。
只过了8天。
14岁的女孩就被同住的13岁女孩捅伤。送到医院后,没抢救过来,人没了。捅人的孩子现在被起诉谋杀。一个家庭的孩子没了,另一个家庭的孩子也毁了。
2个刚到陌生环境的孩子住在一起。语言不通,周围没有熟悉的成年人。她们之间发生矛盾,情绪无法疏导,最后变成了悲剧。家长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寄宿家庭身上。

别等出事了才后悔
送孩子出国,不是一笔交易。不是付了钱,就能买来安全和省心。家长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生活和情绪。定好固定的时间联系,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很重要。
时差总有办法克服。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一直都在关心他。这种关心不是查岗,是一种支持。这种支持能帮孩子度过很多难关。这起事件提醒所有人,孩子的命,换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