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汉字之源,这些常见偏旁部首的正确读音

探秘汉字之源,这些常见偏旁部首的正确读音"/

我们来梳理一下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的读音。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部首在不同的字中,或者作为独立的字时,读音可能不同。这里主要列出它们作为"部首"时,对字音产生影响的常见读音规律。
"1. 描绘形状或字义的部首:"
"亻 (单人旁)":通常读 "rén" (表示人)。例如:你 (nǐ), 他 (tā), 们 (men)。 "木 (木字旁)":通常读 "mù" (表示树木)。例如:林 (lín), 森 (sēn), 枝 (zhī)。 "艹 (草字头)":通常读 "cǎo" (表示植物)。例如:花 (huā), 草 (cǎo), 菜 (cài)。 "氵 (三点水, 水字旁)":通常读 "shuǐ" (表示水)。例如:河 (hé), 湖 (hú), 湿 (shī)。 "火 / 灬 (四点底, 火字旁)":通常读 "huǒ" (表示火)。例如:灯 (dēng), 灯 (dēng), 热量 (rèliàng)

相关内容:

中国文字源于古老的象形文字,现在的文字虽在原有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但保留下来的偏旁部首与字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吧。

  1. 宀(宝字盖) mián

读音

宀,从甲骨文字形看,是一座房子,常见的构成文字有“宝” “宾”等。它的意义从宝字,宝(寳)会意字,房子里有贝(貝),在古代指货币,还有王,王字在古代象征着大斧头,代表着权利,所以宝字盖构成的字都与珍宝等有关。

甲骨文字形

小篆字形

2.冖(秃宝盖) mì

冖, 与覆盖、遮蔽有关,以“军”(軍)为例。车为军中战车,上面的冖则代表着作战时周围的堡垒。


小篆字形

3.疒(病字旁) nè

甲骨文中,木字字形见下图,疒取“木”字的左侧一半。

古人坐的姿态与现代不同,双膝屈而接地,臀股贴于双足跟,这种姿势是比较累的,累的时候会伏几而坐。当人躺在木板上时,这个人大抵就病了。后来凡与疒相关的字多与病有关,如疾、痢、痛等,而“瘦”在古代先人眼中是一种病态。

古代坐姿

4.广(广字旁) yǎn

“广”为象形字,本义为靠近山崖而建的房子,见于商周文字。

广字的演变

此字的产生,与古人崖居、穴居习性。元·袁桷《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中有:土屋危可缘,草广突如峙,其中“草广”就是指简陋的草屋,现多指广阔、宽敞的房子,如庙、庐、库、廊等。


5.廴(建字底) yǐn

《说文解字》解释是:“廴,长行也,即远行,我们可以理解为绵延的,长久的。


小篆字形

“廴”字的甲骨文字形与“彳”的字形相近,彳的本义为小步行走,而“廴”在“彳”的基础上有所延长。

甲骨文字形辨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字多义、多字同义、不同的组合表意千差万别,相同的叠字读音也不相同,下期我们将继续探讨。

发布于 2025-08-21 22:43
收藏
1
上一篇:颜真卿多宝塔碑部首详析,笔画顺序下的艺术之美 下一篇:送福利来了!全面收录简繁体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