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送苹果的传统?法国奥赛博物馆揭秘,送橘子才是真意

平安夜送苹果的传统?法国奥赛博物馆揭秘,送橘子才是真意"/

这个说法很有趣,它混合了两个不同的文化现象:
1. "平安夜送苹果 (Christmas Eve sending apples):" 这是中国特有的、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文化习俗。在平安夜(12月24日)晚上,人们会互相发送苹果作为礼物。这个习俗通常与“苹”谐音“平”,寓意平安;同时苹果也象征着“苹”安“苹”安。这更多是一种现代的、带有网络色彩的城市文化现象,并非传统习俗。
2. "法国奥赛博物馆科普:送橘子 (French Orsay Museum explaining sending oranges):" 这个说法可能指的是法国的一些传统习俗,尤其是在新年(Le Jour de l'An)期间。在法国,新年夜(La Saint-Sylvestre)人们有时会互赠橘子。这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奥赛博物馆作为法国重要的艺术机构,有时会发布关于法国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这类文化习俗的介绍。
"总结来说:"
"平安夜送苹果" 是中国的现代网络文化习俗。 "法国(可能通过奥赛博物馆介绍)送橘子" 则与法国的新年习俗有关。
这两个说法被放在一起,可能是一个误解、一个网络段子,或者是一个试图将不同文化习俗联系起来的说法。它们本身并不是指向同一个节日或同一个国家的传统。

相关内容:

华西都市报讯(客户端记者 曾洁)昨晚你收到了几个苹果?曾几何时,“平安夜”给亲友送苹果,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又大又圆的苹果,象征着团圆平安,风靡一时。然而,法国奥赛博物馆通过微博科普,西方不送苹果送橘子,网友直呼“涨姿势”。

卢浮宫晒出鲜果满盘

24日晚,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微博互动,晒出艺术品“共话圣诞”。国博晒出哥伦比亚艺术家费尔南多·博特罗四幅水果静物作品,大家到博物馆里找苹果。卢浮宫也找出一幅17世纪荷兰画家Jan Davidsz.De HEEM的作品《鲜果满盘》,请网友细数画中有几个苹果。不过,官微坦言,其实多数法国人并不知中国还有吃“平安果”的习俗。

这个观点得到奥赛博物馆的认同,官微上了一桌塞尚画的橘子苹果,继续科普道:“平安夜送苹果是中国习俗,西方送橘子。”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相传圣尼古拉(圣诞老人原型)听闻一户穷人家的三个女儿因为没钱置办嫁妆无法出嫁,面临沦为奴隶的危险,就悄悄从窗外扔进三袋金币。这些金币正巧掉进壁炉前的圣诞袜里,于是长得像金球的橘子,便常常出现在圣诞布置中。

据了解,西方送橘子的传统,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同样是一个关乎善良的故事。19世纪初,14岁的约翰住进了英格兰的一家孤儿院。孩子们一年到头都要劳作,只有圣诞节可以收到一个橘子作为礼物。对于这个稀罕之物,孩子们视若珍宝,常常比赛看谁保存得最久。约翰同样如此,将橘子放在枕边,闻着香味入睡,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约翰即将成年的那个圣诞节,他原本打算将橘子保存到来年的生日,谁知,撒着欢跑向餐厅的时候,一不小心跌倒了。院长严厉批评,罚没他的橘子。他躲在房间哭泣的时候,小伙伴每人从自己的橘子上切下一瓣,拼成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橘子送给他。后来约翰有了自己的事业,每年圣诞节前夕,他都要买橘子送往孤儿院。

其实,这不是三家博物馆首次晒藏品过节。小雪节气那天,中法博物馆首次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合作,用珍贵藏品共“画”小雪。前不久的冬至,三国博物馆再次齐聚网络,法国博物馆晒出馆藏的雪景油画,而国博则端出一盘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水饺,用藏品诉说艺术知识和饮食文化。

发布于 2025-08-22 17:58
收藏
1
上一篇:平安夜送苹果,中国独有创意,西方习俗中未曾见 下一篇:平安夜送苹果,传统习俗背后的温馨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