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揭秘,搭配火锅的经典荤菜耗儿鱼,为何烹饪时总是无头之谜?

好奇心日报揭秘,搭配火锅的经典荤菜耗儿鱼,为何烹饪时总是无头之谜?"/

好奇心日报 | 搭配火锅的经典荤菜耗儿鱼,为何都没有头?
耗儿鱼,作为火锅中的经典荤菜,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细心观察会发现,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家庭聚餐中,几乎所有的耗儿鱼都“没有头”。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何耗儿鱼在火锅桌上总是“光秃秃”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耗儿鱼的基本信息。耗儿鱼,学名黄辣丁,属于鲤科鱼类,因其体型较小、肉质鲜美而得名。在四川、重庆等地的火锅文化中,耗儿鱼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材。
关于耗儿鱼为何没有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释:
1. 口感原因:耗儿鱼的头部含有较多的鱼刺和硬质组织,口感较差。为了追求更加鲜美的口感,人们通常会选择去除头部。
2. 烹饪习惯:在火锅烹饪过程中,耗儿鱼的头部容易煮得过烂,影响整体口感。因此,人们在烹饪前会先将头部去除,以确保耗儿鱼的口感更加鲜嫩。
3. 文化传统:在四川、重庆等地的火锅文化中,去除耗儿鱼头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惯。这种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火锅文化现象。
4. 市场因素: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看,去除头部的耗儿鱼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因为消费者在购买海鲜产品时

相关内容:

常吃火锅的你除了毛肚、鸭肠、老肉片等必点菜品外,作为搭配火锅的经典荤菜耗儿鱼是不是也“难逃”你那张“饕餮”大嘴呢?

这是端上桌的耗儿鱼:

这是煮好的耗儿鱼:

这是你吃耗儿鱼的样子:

除了火锅,耗儿鱼还可以单独入菜,比如干锅耗儿鱼、水煮耗儿鱼、泡椒耗儿鱼……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

可你曾想过,为什么餐桌上的耗儿鱼都没有头?

除了吃货们有此疑惑,连经常出入超市、菜市场的妈妈们也产生过同样的疑问,“我们在市场上买回家的耗儿鱼就跟在外面吃到的一样没有脑壳,我们买了这么多年的菜,还真是从来没有见过耗儿鱼的长啥子样子。”

难道耗儿鱼天生就没有头?当然不是,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这就是耗儿鱼本来的样子,是不是觉得如此陌生?一直闷着头吃的你,有没有被它的“本尊”深深吸引,看它可爱的樱桃小嘴、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头顶独特的装饰,跟桌上的它是不是大相径庭?

那为什么我们常见的耗儿鱼都没有头呢?让我们来慢慢认识它。

耗儿鱼,学名马面鲀,属于鲶目甲鲶亚科的甲鲶属鱼类,黄海、东海和朝鲜沿海等海区较多。其体形长椭圆而又侧高,称为面包鱼;因大多跟老鼠一样大小,又叫老鼠鱼(耗儿鱼);其皮粗又厚,又称橡皮鱼、猪鱼;作食时,必须先剥其皮,所以通常又有剥皮鱼的绰号。耗儿鱼全身是宝,鱼肉可制成美味鱼绒,比传统鱼松更优;鱼肝大,可制鱼肝油;鱼骨可做鱼排罐头;头、皮、内脏可做鱼粉;皮可炼胶;油灰还可代替桐油灰。

有从事多年头冻耗儿鱼销售的人说耗儿鱼之所以没有头,是因为它鱼头有根很硬的刺,有毒,一旦扎伤手,很容易感染。而且,因为刺硬,又不好包装和运输,所以沿海渔民将鱼捕捞起来后,都会交给当地加工企业集体处理,将鱼头去掉,再冷冻保存销往外地。

这根刺真的有毒吗?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动物专家否定了这一说法,其实,耗儿鱼头上的刺其实是鳍棘,是没有毒的,之所以民间有人说有毒,是这根刺尖利易伤人,而海水容易造成感染,让人误以为有毒。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耗儿鱼几乎是没人吃的,除长相难看外,还因其第一背鳍的倒刺常伤人,所以被渔民捕后多用来作肥料。而且鱼头部肉少,可食性极差,且皮非常厚,煮不火巴,没法吃,还不易剥开,而去皮最好是从头部开始。耗儿鱼在市场上卖不起好价钱,如果连鱼头一起卖,买的人会更少。为了吸引顾客,渔民就去掉鱼头卖净肉。后来,耗儿鱼资源很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被大量捕捞,考虑到经济成本问题,耗儿鱼头很大,头、内脏加皮占了全身重量的50%,相比其他类海鱼,耗儿鱼这个特点算是最为突出,如果不去头,运输、冷冻及人工等成本都会增加不少。所以,随着产品深加工去头去皮去内脏,耗儿鱼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去头再卖的习惯就一直延续至今。

(来源:东方网-东方、蜀味邦造、重庆晚报)

发布于 2025-08-21 19:57
收藏
1
上一篇:西安必尝狂热口碑!重庆耗儿鱼店,美味到让人惊叹不已 下一篇:探秘重庆!这条微信揭秘最好吃的耗儿鱼,第一家就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