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步行友好”环境显著提升身体活动参与度

研究揭示,“步行友好”环境显著提升身体活动参与度"/

确实,有研究指出,将城市和社区环境设计得更加“步行友好”(Walkable)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居民的日常身体活动。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增加日常活动机会 (Increased incidental physical activity):" “步行友好”的环境意味着步行变得更容易、更安全、更有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去商店、公园、学校或上班/通勤时,会更自然地选择步行,而不是开车。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步行活动累积起来,就能显著增加总体的身体活动量。这与强制性的锻炼不同,更容易坚持。
2. "缩短距离和减少障碍 (Shorter distances, fewer barriers):" 步行友好的社区通常设计有连接良好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减少汽车交通流量和速度,让行人感到更安全。同时,商业和服务设施(如超市、餐馆、药店)往往分布更近,步行可达,缩短了人们需要步行的距离。
3. "提升步行的愉悦感和吸引力 (Enhanced enjoyment and appeal of walking):" 美丽的环境设计,如绿树成荫的街道、有趣的公共空间、清晰的标识和导航、适宜的气候(通过遮阳/遮雨设施等),都能让步行过程本身变得更有吸引力,人们也更愿意主动去步行。
4. "促进多种类型的步行活动 (Promotes various types of walking):" 步行友好不仅鼓励通勤或购物等

相关内容: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健康科学论文称,研究发现在规划设计上实现被称为“步行友好”(即易于行走)的城市环境,更能促进人群开展身体活动。

这项来自1609个美国城市中超过5000人的手机数据表明,在被认为更突出“步行友好”的城市,人们平均每日步数有所增加。这一发现可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以考虑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重要性。

资料图:中国香港,一处郊野公园的路径指示牌清晰醒目,方便徒步者选择。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该论文介绍,虽有证据表明城市环境设计会影响身体活动,但此前部分研究受到样本量小等因素的限制。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Tim Althoff和合作者一起,分析了一个智能手机健康应用的2112288名用户的大规模身体活动数据,以衡量身体活动(步数记录)如何随城市环境而变化。他们用此前开发的“步行评分”来衡量“步行友好度”,该评分基于便利设施的可达性和对行人的友好程度,例如街区长度和交叉路口密度。评分范围从1至100,100表示最宜步行。

聚焦于1609个城市里5424名在3年观察期中至少搬迁了一次的个体的数据,论文作者研究发现,从一个不太适宜步行的区域搬到一个更适宜步行的地方,会让身体活动增加,反之亦然。例如,178人从评分48/100的城市搬到纽约市(评分89/100)后,他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从平均每天5600步增加到了7000步,增幅达1400步。这一效应对于反向迁移的参与者也同样成立。这些观察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人群中均保持一致。

通过随后进一步进行模拟,论文作者预测了城市区域步行友好水平提升会如何增进身体活动。他们认为,假如每个美国人都居住在一个相当于芝加哥或费城(评分78/100)那样的步行友好城市,可能会有额外11.2%的美国人达到有氧活动指南推荐水平。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发现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建成环境(如减少汽车依赖或改善公共交通)对于直接提升促健康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完)

发布于 2025-08-18 18:43
收藏
1
上一篇:研究揭示,打造“步行友好”环境显著提升公众身体活动参与度 下一篇:江门大道,助力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侨乡发展蕴含三层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