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都注意到了一则新闻:江门全面启动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建设,并为“蓬江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联盟”揭牌。

蓬江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联盟成立。南方+ 记者 郑琦摄
纵观全国,各地加大对新业态就业群体的关爱力度,已是大势所趋。但将该项工作提升到城市建设的高度,可以说并不多见。显而易见,江门要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用意颇为深远,真正立足点是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凸显城市“软环境”优势。
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江门的第一层用意是让新业态劳动者感受到侨乡这座城市的温度,让“外卖小哥”“滴滴小哥”们在服务城市的同时,也被城市温柔以待。

设立新业态互助服务站。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在这一背景下,江门已有超过7.8万人成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此同时,伴随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劳动用工模式呈现诸多新特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对此,江门市委、市政府聚焦群体“急难愁盼”,把“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提上日程,制定新业态就业友好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形成50条具体举措,围绕规范平台企业用工、保障劳动者权益、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和加强监督完善制度等方面,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江门的第二层用意是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助力新消费蓬勃发展,推动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江门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要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5%。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江门现代服务业很可能会成为侨乡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外卖配送、网约车服务等新业态,正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江门加大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力度,本质上就是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要素保障,让侨乡成为最温暖、最友好、最具活力的新业态劳动者幸福家园。当每一位新业态劳动者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江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有了最可靠的人力支撑。
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江门的第三层用意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平台型新业态企业进展,让侨乡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发展的热土。
近年来,江门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经营主体生存发展培育肥沃土壤,2023年被全国工商联评为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之一,保持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二档(第一档是广州、深圳)。
新业态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好不好,是新业态企业判断一个城市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为了好“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怎么建”的命题,江门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劳动者共建”的模式,整合政府、企业、社会资源,提供义检义修、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和暖心驿站等“一站式”服务,并在全市建设一批暖“新”驿站,让“一杯热水、一格电、一张休息椅”成为城市标配,让广大劳动者真正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目前,江门已经成功吸引了滴滴、美团、顺丰、快快新能源等新业态企业进驻。如今,江门全面启动建设新业态就业友好城市,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侨乡把“尊重”与“服务”新业态劳动者写进城市“基因”,在这里投资新业态行业、从事新业态劳动,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评论员 郑琦
【作者】 郑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