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打造“步行友好”环境显著提升公众身体活动参与度
确实有一些研究和观点认为,仅仅拥有“步行友好”(Walkable)的环境,即使人们本身不经常步行锻炼,也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日常身体活动总量"。
这种说法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增加非运动性活动热消耗 (NEAT -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步行友好的环境意味着更短的步行距离、更安全的街道、更多的步行目的地(如商店、餐馆、公园、工作地点等)。这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去商店、散步、去朋友家)需要走更多的路,从而自然地增加了能量消耗。这种消耗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锻炼”,但也是重要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持健康。
2. "便利性驱动行为改变":当步行变得非常方便、安全且有趣时(例如,有吸引人的街道家具、遮荫、安全的交叉口、有趣的沿街景观),人们更可能选择步行来满足短途出行或日常任务的需求,从而在不自觉中增加了活动量。
3. "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步行友好的社区往往也意味着交通更顺畅,汽车速度可能较低,减少了人们对汽车的依赖。这会自然而然地促使更多人选择步行或其他更积极的交通方式。
4.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的部分体现)":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人们身体活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环境设计来鼓励步行,可以有效地将“想动起来”的意愿转化为实际的
相关内容: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健康科学论文称,研究发现在规划设计上实现被称为“步行友好”(即易于行走)的城市环境,更能促进人群开展身体活动。
这项来自1609个美国城市中超过5000人的手机数据表明,在被认为更突出“步行友好”的城市,人们平均每日步数有所增加。这一发现可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以考虑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重要性。
该论文介绍,虽有证据表明城市环境设计会影响身体活动,但此前部分研究受到样本量小等因素的限制。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Tim Althoff和合作者一起,分析了一个智能手机健康应用的2112288名用户的大规模身体活动数据,以衡量身体活动(步数记录)如何随城市环境而变化。他们用此前开发的“步行评分”来衡量“步行友好度”,该评分基于便利设施的可达性和对行人的友好程度,例如街区长度和交叉路口密度。评分范围从1至100,100表示最宜步行。
聚焦于1609个城市里5424名在3年观察期中至少搬迁了一次的个体的数据,论文作者研究发现,从一个不太适宜步行的区域搬到一个更适宜步行的地方,会让身体活动增加,反之亦然。例如,178人从评分48/100的城市搬到纽约市(评分89/100)后,他们的身体活动水平从平均每天5600步增加到了7000步,增幅达1400步。这一效应对于反向迁移的参与者也同样成立。这些观察结果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人群中均保持一致。
通过随后进一步进行模拟,论文作者预测了城市区域步行友好水平提升会如何增进身体活动。他们认为,假如每个美国人都居住在一个相当于芝加哥或费城(评分78/100)那样的步行友好城市,可能会有额外11.2%的美国人达到有氧活动指南推荐水平。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发现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支持建成环境(如减少汽车依赖或改善公共交通)对于直接提升促健康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