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美丽中国,从稀疏到葱郁——守护者铸就‘海岸卫士’,再造‘海上森林’奇迹

看见美丽中国,从稀疏到葱郁——守护者铸就‘海岸卫士’,再造‘海上森林’奇迹"/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充满希望的标题。它讲述了从海岸线稀疏、生态脆弱到繁茂、充满生机的转变过程,核心在于人们(“他们”)通过努力,成功地将人造的防护林(“海岸卫士”,通常指人工种植的红树林)培育成了自然的、健康的“海上森林”。
我们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构思一些内容方向或宣传口号:
"核心信息提炼:"
1. "起点:" 曾经的海岸线是“稀稀疏疏”的,可能指红树林破坏严重、滩涂裸露,生态功能低下,抵御海浪侵蚀能力差。 2. "行动者:" “他们”——可以是科研人员、生态护林员、志愿者、当地居民、政府工作人员等,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3. "关键措施:" 种植、养护、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4. "成果:" “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红树林健康生长,形成了茂密的林带,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海岸得到有效保护。 5. "象征意义:" “海岸卫士”体现了红树林的天然防护功能;“海上森林”则描绘了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
"可以展开的内容角度:"
"故事性:" 讲述某个具体地区(如某条海岸线、某个滩涂)从“稀稀疏疏”到“

相关内容:

红树林被称作“海岸卫士”,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加载中...

红树林是不同种类的树构成的族群

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21公顷的红树林蔚为壮观。秋茄正是盛花期,置身其中,有一股类似茉莉花香的淡淡味道。

红树林不是一种树,而是由一群不同种类的树构成的族群。

秋茄、海莲、红榄李、白骨壤等,组成了这个古老而又庞大的体系,他们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潮间带。

海螺、贝类、螃蟹等底栖生物,也是红树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生物以果实和落叶为食,在红树林里栖息、生活和繁衍,与红树林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就是这样一个动植物共同拥有的家园,一度曾遭遇严重的破坏。广西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围垦造田、旅游开发、毁林建塘、养殖鱼虾等种种行为,让红树林的面积不断减少,斑块破碎化严重;周边居民长期向红树林倾倒垃圾,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排入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红树林退化,部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为了扭转现状,保护区人工种植红树林,并且不断围堰造地,提升造林成活率。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护林员 何如华:从一开始稀稀疏疏到现在,你如果不熟悉的话,进去肯定迷路。现在红树林密了,能够生长的地都生长了。

红树林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健康状态

59岁的何如华从2007年开始,在北仑河口保护区做护林员。老何说,现在这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健康状态,底栖动物及浮游动植物种群快速恢复,一大批水鸟也回来了。

保护区监测到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04种,其中还有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何如华:工作越来越轻松了。村民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提高了,没有人去搞破坏。

保护红树林,如今已成为当地人的共识。学习红树林的知识,也成了当地学校的必修课。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当地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如期而至,孩子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现场种植红树林的研学实践活动。

补种树苗 科技守护

加快红树林恢复速度

代代相传,接力守护。曾经种下红树林的少先队员,已经长大成为老师,原本荒凉的海滩,已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孜孜不倦补种树苗,久久为功展开宣传,让红树林的恢复速度不断加快。然而周边的水产养殖等产业,还是会给红树林的保护带来一些意外。保护区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工具,盯紧这片绿。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韦展鸿:废弃的蚝排会压住红树林,对它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我们会对它进行定位,等到退潮时,安排工人过来对它就地拆解。

保护区的红树林修复,重建了动植物共同的家。许多城市中的红树林保护,让人类的家园变得更美丽、舒适和安全。

城市中的红树林 让人类家园更舒适

位于防城港市城区核心地带的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是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这里,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触手可及。

每当潮水退去,阳光晴好的时候,红树林底下的招潮蟹、滩涂鱼等生物就活跃起来。

旅居老人马先生表示,树上到处都有松鼠,每天都能看见。

我国红树林面积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38%

红树林除了能美化环境,在台风来临时,还能保护人类。‌它们不仅能用自己的根系固滩护堤,分散海浪的冲击力,还能用自己的树冠削弱风浪,通过摩擦,大幅降低风速。如此优秀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北部湾、广东珠江口以及海南东西海岸线等地。

《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将红树林湿地纳入保护修复重点支持范围。与此同时,我国还实施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红树林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项目占用和违法破坏红树林的情况明显减少。

自然资源部的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营造红树林9200公顷。
  • 我国的红树林面积已达3.03万公顷,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38%。

责任编辑:张宁

发布于 2025-08-17 19:58
收藏
1
上一篇:新华深读丨震天撼地,穆青笔下东北抗战的英雄史诗 下一篇:三大运营商承诺整改,垃圾短信“106”开头标注将更加规范,常收到的骚扰信息有望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