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承诺整改,垃圾短信“106”开头标注将更加规范,常收到的骚扰信息有望减少

三大运营商承诺整改,垃圾短信“106”开头标注将更加规范,常收到的骚扰信息有望减少"/

是的,很多用户都反映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近日发布的信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进并规范"“106”码号段短信的发送行为,旨在解决垃圾短信问题,保护用户权益。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规范发送者标识:" 运营商将要求使用“106”码号段发送短信的应用开发者或服务提供者,在短信内容中"清晰、显著地标注发送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这通常意味着会显示应用名称或服务商名称,而不是模糊的“XX公司”或直接不显示。 2.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运营商将加强对接入其网络使用“106”码号段发送短信的应用的管理,督促应用开发者和服务提供者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发送的短信内容合法合规,并真实标注来源。 3. "提升用户选择权:" 可能会探索提供更便捷的途径,让用户更容易管理或屏蔽不想要的“106”码号段短信。 4. "持续监测与治理:" 运营商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106”码号段发送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处置力度。
"“106”码号段简介:" 这个号码段是中国特指用于提供短信类增值业务服务的

相关内容: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发送源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关于“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得到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回应,他们均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76%消费者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数据,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这些短信内容繁杂,且存在假冒或混淆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例如,部分短信假冒银行、知名商家等名义,以“账户异常”“低利率贷款”“积分到期”等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进而可能被不法商家套取个人信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甚至链接到钓鱼网站给手机安装木马病毒。

面对藏着坑害消费者的陷阱和黑洞的大量106垃圾短信,到底应该怎么办?上海市消保委做了专项调查:21%的消费者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17%的消费者认为运营商应该加强审核,12%的消费者表示会屏蔽所有106短信或使用关键词屏蔽,还有48%的消费者建议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内容提供者真实名称。

当前,网上有很多帖子教消费者如何屏蔽106短信,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手机设置,把106号段的短信或者带有“贷款”“积分”等关键词的短信关进“小黑屋”。然而,完全屏蔽106短信也会带来问题,因为政府部门的通知、网站的验证码等大量正规的信息也是通过106短信发送的,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工作生活十分必要。上海市消保委每年都会接到很多消费者关于“积分清零”的投诉,消费者说商家没有提前告知,但实际上商家已通过106短信向消费者进行了提示,却因为手机设置而被屏蔽了。

面对106短信整治不易屏蔽更难的现状,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在推行实名制方面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是治理106短信乱象的有效方法——如果“李鬼李逵”一目了然,消费者在收到短信时大致就能判断真假,避开消费陷阱。

今年6月底前完成对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

上海市消保委自2023年起持续关注并积极推动相关工作。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向三大运营商发送了《建议函》,建议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以便消费者辨识。2024年,上海市消保委继续跟进,开展了相关调查工作。年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法定职能,上海市消保委启动了公益诉讼的推进程序,并委托公益诉讼代理人带领团队完成了证据收集和法律论证等工作。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该公益诉讼案件高度重视,在立案审查阶段提前介入,与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多次研讨,为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的诉前沟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与三大运营商总部在多轮诉前沟通后达成了共识。上海市消保委关于“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内容提供者实名”的要求得到了三大运营商的积极回应,他们均承诺:对于有歧义或无法清晰标识短信内容提供者的签名,将使用短信内容提供者的规范企业名称(内容提供者实名)进行标注。

此外,三大运营商还承诺了多项改进措施。中国移动表示,将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包括备案证明、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确保责任可追溯;并初步建立企业签名合规数据库,面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精准“短信免打扰”服务。中国联通表示,将通过数字化技术校验签名登记与实际发送的一致性,上线端口“先登记,后发送”的系统级鉴权管控模式,严格审核并登记接入客户的资质证照文件,同时强化数字化运营能力并引入AI技术。中国电信则表示,将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短信签名及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立短信内容动态巡查机制,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内容“零容忍”,并采取主端口降速、关停等处置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希望三大运营商能够加快推进标注规范企业名称的相关工作,并确保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对所有有歧义或无法准确识别的签名的规范使用。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将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推动106短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上海市消保委、澎湃新闻

发布于 2025-08-17 20:13
收藏
1
上一篇:看见美丽中国,从稀疏到葱郁——守护者铸就‘海岸卫士’,再造‘海上森林’奇迹 下一篇:神秘“106短信”引发热议,几十万积分不请自来,暗藏何种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