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四大城市群,点燃中国经济增长的王炸引擎

长江四大城市群,点燃中国经济增长的王炸引擎"/

“长江四大城市群”通常指的是:
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Yangtze River Delta Metropolitan Area)":以上海为核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2. "长江中游城市群 (Middle Yangtze River Urban Cluster)":以武汉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以成都和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为核心,涵盖四川省和重庆市。 4. "长江上游城市群 (Upper Yangtze River Urban Cluster)":这个概念相对不那么固定,有时指包括成都、重庆在内的更广区域,有时也特指除成渝以外的其他上游省份城市,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但鉴于“四大”的说法,通常与前三个并列,主要指的就是成渝地区。"
这些城市群确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核心驱动力",它们之所以能起到“王炸”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巨大的经济规模和产出": 这四大城市群集中了全国相当大比例的人口和经济总量、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它们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区域。 它们贡献了全国相当大比例的税收和进出口贸易额,是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来源。
2. "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活力":

相关内容:


近年,有学者发现一条经济分界线

北纬31°线横穿而过,

这条线以北的的大部分中国城市排名正在逐年下降,

其中,2017-2018年平均下降6.5位;

北纬31°以南城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同一时期排名平均上升5.2位。


深藏中国城市经济奥秘的北纬31°线,

穿过长江流域,

与历史上的长江军事防线惊人吻合。


这条黄金水道上,

沿江分布着蓬勃发展的四大城市群:

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南京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城市群,

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019年,

由四大城市群领衔的长江经济带GDP,

占全国GDP的46.2%

图片|长江沿岸主要城市 · 锦绣人文地理 ©


01.火辣山城


长江上游的成渝城市群

成都重庆为双核心,

包含重庆的27个区县和周边部分地区,

及四川的15个市。

成都与重庆,

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首位城市


巴适风流的“天府之都”成都,

坐落于四川盆地西部,

受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润泽,

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


图片|成都天府广场一带 · 图虫创意 ©


作为四川省会城市,

成都坐拥全国前五的城市人口,

自古便在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悠然自得,

如今更是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凭借中国西南广阔的市场腹地面向世界。


岷江在成都流入千古工程都江堰后,

通过巧妙的鱼嘴设计一分为二,

内江引水入城,灌溉农田,

外江向南流经眉山乐山

最终在四川宜宾流入长江,

金沙江汇流而下,穿流巴蜀而过。


图片|都江堰 · 图虫创意 ©


与成都交相辉映的重庆

正是一座生在长江上的城市。

从宜宾东流后,

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在重庆交汇,

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

托起一座历史悠久的码头。


码头所在的渝中半岛

为一块三面环水的狭长地带,

近代以前一直是重庆的“母城”所在。


图片|重庆三维地图 · 锦绣人文地理 ©


南宋时,

重庆码头一度随东流长江朝向天子所在帝都,

迎接过往的官员,故名“朝天门”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宋光宗赵惇即位后,因这里曾是他受封之地,

便循例于此置府,

自诩“双重喜庆”,号曰“重庆府”

重庆由此得名。


图片|重庆朝天门码头 · 摄图网 ©


重庆号称“山城”

依山而建的街道错综复杂,

东南西北的方位在此失去效力,

即便是本地人也可能迷失方向,

随便逛一圈可能会看见4个重庆解放碑


让人迷路的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

正好处于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度地带,

临长江而立,独卧群山怀抱,

地形上与盆地西缘的成都截然相反,

可说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平行岭谷的大城市,

凸起的褶皱山地构成川东平行岭谷

穿过重庆城区。


图片|重庆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

山城重庆在历史上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英勇善战堪称重庆人的自带标签。


13世纪,蒙古大军兵强马壮,

蛮横地闯入中原,向南宋发起进攻,

却在重庆翻了车。

位于今重庆合川区的钓鱼城军民,

在1259年的保卫战中,

以一城之力,拖垮蒙古大军,

让蒙古大汗蒙哥抱憾死于军中。


明末清初,

巾帼英雄秦良玉率军坚守重庆东部的石柱,

一生致力于平乱、抗清,威震一方。


图片|重庆立体交通单轨列车 · 摄图网 ©


山,塑造了重庆另类的城市风貌,

也赋予其“火炉”“雾都”的独特称号。


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

与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受到华蓥山、明月山等平行山岭的阻挡,

难以向盆地内部输送。


当一部分气流突破重重包围,

从山地往下送往盆地时,

空气中水汽和热量难以疏散,

形成高温,让重庆如同川渝火锅一样火热。

图片|重庆火锅 · 摄图网 ©

此外,受平行岭谷狭长地形的影响,

重庆水汽充足,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平均雾日多达104天。

弥漫的浓雾让重庆有了“雾都”之名,

也形成一道天然保护层。

抗日战争时期,

日军多次出动飞机轰炸重庆,常因起雾作罢。


抗战中,正是这座山城,

作为“战时首都”

与全国人民一起挺过了山河飘零的艰苦岁月。

图片|重庆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汇毕”得名,为重庆东向门户 · 摄图网 ©

自近代开埠后,扼守三峡的重庆,

不再只是内河码头,

而是坐拥长江、嘉陵江水运之利,

迅速发展工商业,打下深厚的工业基础。


抗战时期,

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和物资需要沿水道向西转移,

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

正好可以容纳这些宝贵资源。

图片|重庆解放碑 · 摄图网 ©

崇山峻岭环绕的川渝之地,

自古以来就是躲避战乱、逃避饥荒的乌托邦。

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

到抗战时国民政府陪都

再到建国后的三线建设时期

来自各省的移民不断涌入川渝。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

以一则《还都令》向全体大后方人民致谢,

其中写道:“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

占战略之形势,

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

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

自将永光史册,奕叶不磨灭。

图片|重庆市地图(河流版本)(审图号:渝S(2018)038号) · 重庆市规划局 ©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

随着人口膨胀、经济腾飞,

重庆从渝中半岛不断向外扩张,

跨过长江、嘉陵江,穿越周边山岭,

建成大学城、茶园等新区,

呈现出纵跨四岭三谷的城市地图。


前两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

首次将成渝城市群与三大湾区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

以成、渝为代表的西部力量,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悄然崛起。

图片|重庆洪崖洞夜景 · 摄图网 ©


02.英雄江城


长江自三峡夺路而出,

在中游地区形成中国总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以武汉为中心,长沙、南昌为副中心,

包括武汉城市圈

环长株潭城市群

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主体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在这片城市群中,

武汉沿江而立,居天下之中。


当代作家陈忠实曾说武汉:

“这座城市很特别,既有南方的柔媚,

亦有北方的粗犷,

南北交汇,东西对接,

什么地方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


在长江众多支流中,

沿岸城市最多的江河,

当属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江

汉江与长江交汇于武汉,

一边清澈澄碧,一边雄浑苍黄,

形成“江汉朝宗”的盛景,

也将武汉分割成三镇的格局,满溢江湖的灵气。


图片|武汉周边地形 · 锦绣人文地理 ©

武汉,已有3500多年建城史,

坐拥半城江色、半城湖光,

江河湖水面积约占25%

如今,正常水位时,

武汉湖泊水面面积867平方千米,

居全国之首,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湖泊,

像珍珠般点缀在江水两岸。


大江大湖是武汉人的天然游泳池,

水上运动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每年的渡江节,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人横渡长江,蔚为壮观。

图片|武汉市地图,审图号:鄂S(2020)003号 ·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

这是一个水火交融的城市。

“火”指武汉热火朝天的发展趋势。

早在一百多年前,

孙中山就在其《建国方略》中

对武汉有过这样一个构想:

“合汉口、汉阳、武昌三镇……则有如东方之纽约。”


2019年,武汉生产总值为16223.21亿,

领先周边省会城市近5000亿

可谓”华中第一城“

除钢铁、汽车等传统工业外,

武汉的生物医药、软件、

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多点开花。

图片|日落时分的长江主轴和黄鹤楼 · 摄图网 ©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

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十字路口,

京广、武九、麻武、汉丹等多条中国交通动脉

在这里纵横交汇,

北上京津,南下珠三角,西去巴蜀,东至长三角。


2013年,武汉铁路客运量达到1.21亿人次,

正式超越北京与广州,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铁之心”

也是全国第一的铁路运输中转站。

图片|武汉高地铁动车基地 · 图虫创意 ©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

不能面朝大海,

却有号称全国第四大外贸港口的武汉港

连通内陆与海洋。


自从1861年汉口开埠

这个喧嚣繁忙的长江码头,

曾经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内位居全国第二,

也成就了“大武汉”的名声。

近代史上,中国有两个城市被冠以“大”字头,

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就是大武汉。

图片|江汉关大楼,曾是汉口海关大楼,现已改造为博物馆 · 图虫创意 ©

在长江与汉江交汇的北岸,

汉正街已有500多年商道传承,

近代即是中国中部最大的货物集散地,

万商云集,商品争流,

见证汉口崛起为天下四大镇之首。


除此之外,还有1995年起通航的武汉天河机场

这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也是国内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之一,

可直航全球五大洲。

至此,武汉实现水陆空交通汇聚的中心地位。

图片|阳逻港,武汉长江岸线上的总亿吨级大港 · 图虫创意 ©

武汉也是一个火炉城市

其位于江汉平原东部的中心城市,

不南不北,不上不下,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一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

往往五月就开始迈入初夏,

一直到十月份才逐渐转凉,

七八月时气温更是可高达40度。


作为今日楚文化的中心地,

武汉之火,

还在于武汉人的火气。

图片|武汉鄂军都督府 · 摄图网 ©

有句湖北方言,叫“不服周”

意思是不服输、不信邪,

代表着楚人从古至却在今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西周时,楚人崛起于荆楚之地,

不服周朝统治,

周天子兴兵讨伐,乘舟过江时溺水而亡。


武汉,

似乎天生有一种敢为人先、笑傲江湖的英雄传统,

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建造了湖北枪炮厂

甲午战争后,

清廷以武汉为南端起点,修筑卢汉铁路

1911年,辛亥革命首义的第一枪

打在了湖北的武昌城;

1998年,武汉人坐镇中流,

与长江特大洪水搏斗;

2020年,武汉“封城战疫”,

打响抗击新冠疫情的前哨战。

图片|武汉鄂军都督府 · 图虫创意 ©

不服周的武汉人脾气一上来,

一口爽快的武汉话就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火气。

武汉的公交车司机更是出了名的猛,

车速快,刹车狠,停车准,

都是城市中的速度王者。


风风火火的武汉人,

管吃早餐叫“过早”,买早餐都是“速战速决”,

门口搭张椅子就能吃,一边走路,

也能干下一碗热干面。

这座“早餐之都”,粗略统计有多达近百种早餐样式,

可以几个月不吃重样,

且多为传统手艺、炉灶现做,价格实惠。

图片|武汉豆皮 · 图虫创意 ©

从武汉向四周辐射,长江中下游右岸,

形成以中国第一、第二大淡水湖为中心的

两大平原地带,

分别为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湘江自长沙北去,汇入洞庭湖,

为长江流域带去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


近代以后,湖南人开风气之先,

引领时代浪潮。

晚清平定太平天国的湘军将帅,

出了总督14人,巡抚13位;

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湖南人占3位,

十大将湖南人占6位,

57名上将湖南人占19位,其他省区望尘莫及。


历史地理学者谭其骧对此有过评价:

“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

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图片|航拍长沙岳麓山秋色 · 图虫创意 ©

时至今日,长江经济带上,

长沙与株洲湘潭合称,

构成一个品字形城市群,

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湖南省会长沙,静卧在湘江之上,

古典与新潮在此荟萃。


除了拥有岳麓山、橘子洲等文化胜地,

近年来因各种网红品牌、商圈成为打卡地的长沙,

还有浪漫的别称——“星城”

图片|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中心 · 摄图网 ©

鄱阳湖畔,江西省会南昌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另一座不可忽视的城市。


一千多年前,

诗人王勃给了这座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山环水绕的南昌,

扎根于吴头楚尾的江右之地,

接受赣江、鄱阳湖的滋养,与长江两两相望。

图片|南昌,赣江东岸的滕王阁 · 图虫创意 ©

在两千年的城市史中,

南昌曾凭借其位于中间地带的地利,

南面依托广东,北面连接内地,

成为兵家、商贾必争之地,

孕育了“江右商帮”,将万寿宫信仰传播到全国各地。


近代以后,

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省

发布于 2025-08-17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冬令进补揭秘,到底“补”的是什么? 下一篇:河图揭秘,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数学奥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