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揭秘,到底“补”的是什么?

冬令进补揭秘,到底“补”的是什么?"/

“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利用冬季人体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生理特点,通过食用某些食物或药物来补益身体,增强抵抗力,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那么,到底“补”什么呢?其实,“补”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补益气血 (Tonifying Qi and Blood):" "目的:" 增强身体的能量供应和营养输送,改善面色苍白、乏力、怕冷、头晕等气血不足的症状。 "常见食物:" "红肉:" 如牛肉、羊肉、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质,有助于补血。 "黑色食物:" 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核桃,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有助于补肾精,从而间接补气血。 "坚果类:" 如红枣、桂圆(龙眼)、核桃,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汤羹:"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四物汤(虽然偏中药,但原理相通),可以温补气血。
2. "滋阴润燥 (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目的:" 冬季气候干燥,且人体阳气内收,易损耗阴液,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

相关内容:

冬令进补到底“补”什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它的功能主要有:

1)保护细菌病毒等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

2)清除人体内的衰老的、死亡的、损伤的细胞;

3)修补随时识别和清除人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经常有人询问如何提高“免疫力”?其实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中医之“阴阳”,存在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产生很多疾病,比如当部分免疫功能减弱时,容易导致感染甚至肿瘤,但若免疫识别功能出现障碍,免疫系统开始攻击自身器官,就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甚至是发病率较高的复发性口腔溃疡。

膏方,亦称“膏剂、膏滋”,属于中药丸、散、丹、膏等常用剂型之一,最早出现于汉代,唐代开始向养生延伸,用途日趋广泛,到了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用膏方补养之风盛行于世,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许多膏方沿用至今。我们常有“冬令进补”之说,而膏方因为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熟知。

冬是自然界蛰藏之时,顺应冬时之气而养阴养藏而养生,阴精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生命之本,肾藏先天与后天之精,人体精气充足,生命才能强健。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冬主水而通于肾气,冬季要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同时,“补”还存在另一种含义,就是“和”,通过药物使气血调和,水火交融,脾胃健运,则正气自存,病无由生,遣方用药中,宜使阴阳趋于协调,疾病自愈。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比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很多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初期,出现精神亢奋、难以入眠等阴虚阳亢症状,这时中药可以以补肾阴来平衡阴阳。而随着病程进展,很多患者出现各种感染,此时也可以通过中药补脾肾,增强正气,对抗外邪。研究表明:中药能明显提高狼疮患者的疗效,减少疾病复发。

膏方以冬主收藏为理论依据,通过大量药物的合剂,在冬季增加人体精气,调节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膏方调整阴阳平衡,实际上是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发布于 2025-08-17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就在今晚!天文奇观“五星连珠、水火交融”全国同步上演 下一篇:长江四大城市群,点燃中国经济增长的王炸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