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英联邦大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和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s)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它们是英联邦内部不同层面的概念:
1. "英联邦大区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性质:" 这是一个由 "独立主权国家" 组成的国际组织或国家联盟。
"成员资格:" 成员国都是独立的国家,它们自愿加入,并共享一些共同的历史渊源(主要是与英国的联系),但彼此之间没有强制性的政治统一或隶属关系。
"组成:" 它包含了所有英联邦王国、英联邦成员国(Commonwealth member states,通常是前英国殖民地或保护国,但不承认女王为国家元首)以及英联邦观察员国(Observer states)。
"领导:" 没有中央政府,由一个国王或女王(作为英联邦元首)担任象征性的最高元首,但权力是象征性的,由成员国轮流担任的"英联邦元首代表理事会(Head of the Commonwealth)"主席来主持非官方的峰会。
"政治联系:" 完全是自愿和基于共同价值观(如民主、法治、人权等),政治上完全独立。
2. "英联邦王国 (Commonwealth realms)"
"性质:" 指的是一群 "独立主权国家",它们 "共同承认同一位君主(

随着女王老太太的过世,英国国内出现了“废除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呼声,虽然这种声音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但是,按眼下这种形势发展来看,这把火早晚会烧到英国王室的头上。 届时,不光是英国会迎来一场巨变,恐怕整个英联邦国家都要面临一场“地震”。 在女王老太太过世的转过天,就有英国媒体发问“英联邦还有未来吗?”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英联邦? 英联邦分为两个概念,一个是英联邦大区,一个是英联邦王国。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介绍,“英联邦”大区是一个大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由56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国际组织,其中大部分国家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者保护国。 换句话说,所谓的英联邦大区,就是当年英国最鼎盛时期——日不落帝国时的版图,横跨欧、亚、非、美洲、澳洲五个大洲。 随着二战结束,各个殖民地纷纷独立,英联邦大区变成了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很多国家都不再承认这个英联邦大区。 “英联邦王国”的概念就相对小很多了。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依然承认英国王室对他们的统治,视英国王室为他们的君主的这部分国家,就被称为英联邦王国。 英联邦王国一共有14个国家,其中不乏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 上世纪 50年代,伊丽莎白二世刚刚加冕的时候,英国一度拥有70多个海外领地,伊丽莎白二世曾经以女王的身份,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马不停蹄地踏访了这70多个海外领地,宣誓着英国王室的存在。 然而,目前只剩下了14个国家。而剩下的这14个国家,也不全是铁杆,早都蠢蠢欲动了。 比如今年3月,牙买加传出消息,表示有意脱离英联邦王国。当月,英国王室的威廉王子两口子就紧急出访加勒比海国家来安抚人心。然而效果并不怎么样,还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抗议。 在今年6月举行的英联邦国家峰会上,当时还是英国王储的查尔斯表示,每个英联邦成员国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这番话的背后,其实就透露着一股回天无力的无奈。 2016年,澳大利亚也表示过,他们只承认伊丽莎白二世的统治,一旦伊丽莎白二世过世,别管谁即位成为新国王,澳大利亚都将脱离英联邦王国。 如今,老太太已经过世了,澳大利亚是不是真的要兑现当初的承诺,不得而知。 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英联邦王国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英国王室的意向,而是取决于英国的实力。当英国实力强大、纵横七海的时候,哪怕我是你的殖民地,我也乐意跟着你混,有吃有喝,跟外人一提自己是英联邦国家,倍儿有面子。 可如果你的实力衰弱,影响力越来越小了,你就是哭着求着,也留不住人心。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包括巴哈马、巴巴多斯这些前英国的殖民地,正在酝酿向英国索要赔偿,用于补偿被英国殖民期间造成的损失。 2022年的秋天,对于英国王室、英国政府、英联邦来说,注定会是一个多事之秋。 脱欧、分裂、衰退……糟心的事一件连着一件,而这一地鸡毛的背后,反衬的则是一个“垂暮“的帝国,正在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