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观景,祈福共迎新春佳节

登鹳雀楼观景,祈福共迎新春佳节"/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祈福迎新年的主题结合起来,可以创作出充满意境和美好祝愿的诗句。以下是一个示例,尝试融合这两者:
"《登鹳雀楼·祈福迎新》"
白日依山尽,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新岁福光临。" (Xīn suì fú guāng lín.) 黄河入海流,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万象更新春。" (Wàn xiàng gēng xīn chūn.) 欲穷千里目,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宏图展锦程。" (Hóng tú zhǎn jǐn chéng.) 更上一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吉祥福满门。" (Jí xiáng fú mǎn mén.)
"诗意解读与融合点:"
1. "白日依山尽,新岁福光临:" 原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群山尽收眼底的壮丽景象。 融合后,“新岁”点明是新年,“福光临”直接将登高所见所感与新年祈福的愿望相结合,想象夕阳

相关内容:

永济中学高三学生登鹳雀楼祈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元旦前一天,山西永济中学全体高三学生登鹳雀楼,齐声吟诵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一起加油打气,祈愿来年金榜题名。

鹳雀楼是永济人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坐标,新年登高更是当地人祈福的重要仪式。

视频加载中...

‍‍‍‌‍‍‌

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息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存世700余年,元初废毁于战火。鹳雀楼初建应是一座军事瞭望楼,原楼高约30米,在古代算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了。

鹳雀楼所在的永济古称“蒲州”,位于黄河中游大拐弯处,秦晋豫三省交汇处。唐代除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外,唐玄宗开元年间还曾在蒲州短暂设立过中都,可以说,唐代是永济的“高光时刻”。唐代诗人辈出,鹳雀楼成为诗人才子的赛诗楼,尤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鹳雀楼平流雾景观。

20世纪90年代初,永济为了发展旅游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决定重建鹳雀楼。

“鹳雀楼在元初毁于战火以后,再没有找到重建过的相关资料,历史典籍和地方志中只有粗略记载。这就为鹳雀楼的复原设计、施工工艺带来了困难。”鹳雀楼复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原永济市旅游局第一任局长仝毅介绍。

为了复建鹳雀楼,当地了省内最好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专家小组先后到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考察学习,经过五年筹备,五年施工,克服种种困难,2002年,一座仿唐高台楼阁重现黄河岸畔。

鹳雀楼日落景观。

登鹳雀楼看什么?

一看壮观的仿唐建筑,二看唐代彩画艺术,三看长河落日。

鹳雀楼以高台为基,外观四檐三层,台基三层,楼身六层,总高73.9米,设计完全仿唐,除了梁架、柱、斗拱是钢筋水泥外,其他全是木料。

值得一提的是,鹳雀楼的油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全部采用唐代彩画艺术,图案色彩华丽绚烂、线条刚劲有力、花纹丰富多彩。“鹳雀楼的高度、体量和彩绘,在复建的历史名楼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仝毅颇为自豪。

鹳雀楼建筑局部。

近段时间,国产游戏《黑神话·》爆火,鹳雀楼作为取景地之一,收割了一波“流量”。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登高望远,感受这座黄河小城的文化魅力。

永济历史文化厚重,现存各类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417处,其中国保单位8处。当前,永济正打造以鹳雀楼、普救寺、唐开元大铁牛、蒲州故城遗址为代表的西部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我们努力将‘流量’变‘留量’,让永济的文旅事业能更上层楼,让游客在永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永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薛翠凤表示。

“金台观晋”是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着力打造的新媒体品牌专栏。我们努力以人民日报的大格局观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现一个真实客观的山西。

监制:刘鑫焱

本期策划:付明丽

记者:付明丽

摄像:王帆、马梦迪、王龙、柳峰峰、展海雷、陈春明、赵玉祥

剪辑:王帆

出品: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发布于 2025-08-15 00:43
收藏
1
上一篇:山西永济鹳雀楼,千年古楼,传承华夏文明瑰宝 下一篇:江哥探幽,登高望远,鹳雀楼胜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