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哥探幽,登高望远,鹳雀楼胜景尽收眼底

江哥探幽,登高望远,鹳雀楼胜景尽收眼底"/

這是一篇關於鹳雀樓的短文,希望能符合您的要求:
"江哥探幽丨 登高望远鹳雀楼"
江南的風,總是帶著幾分溫柔,也總是能勾起人們對歷史的遐想。江哥我,總喜歡在這份寧靜中,尋覓一些失落的風華,去探尋那些刻在詩詞裡、傳說中的印記。這次,我的目光投向了那座遙遠的鹳雀樓。
鹳雀樓,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畫意。它靜靜地矗立在黃河之畔,像一位見過風雨的智者,默默守望著河流的滄桑。古人說它“樓因鹳雀得名”,據說古時候常有鹳雀在樓上栖息,猶如一個詩意的開端。如今,雖然再也聽不到鹳雀的啁啾,但登臨其上,望向滔滔黃河,彷彿仍能感受到那份古老而靜謐的氣息。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

相关内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时候学唐诗便对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印象深刻,老师也常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鞭策我们。那时虽然很喜欢王之涣的这首诗,但并不确知这鹳雀楼位于何方,长得什么模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喜欢云游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像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南京的阅江楼、安徽的太白楼等等都逐一登临,唯这印象深刻的鹳雀楼一直没有机会谋上一面。这次与朋友自驾来山西运城,听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这座名楼就在永济城附近,不禁喜出望外,于是一大早从永济市城区出发,奔向位于蒲州城西的鹳雀楼。


据史料记载,鹳雀楼位于蒲州古城西的黄河岸边,始建于北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等朝代,历时700余年。可惜在元初毁于成吉思汗与金朝的战火之中。开始尚有旧基可寻,后因黄河改道,蒲州城搬迁等原因,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滩涂荒草之中,无法找寻了。


文化这东西是深入骨髓的,是入脑入心的。正所谓“诗因楼生,楼因诗名”,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唱让人们吟颂了千百年,人们并没有因为楼的损毁而将它从记忆中抹去,而是更加深刻地记住了它。也常常有人专程跑到这一带的黄河岸边,把酒临风,远眺追忆,想一睹它的风采。可是物是人非,总是给人们心中留下无限的愁怅。


为此,当地政府为满足人们的心愿,也为传承中华文化,于1997年着手开始建设一座新的鹳雀楼。几经努力,2002年一座承载着人们期望的新鹳雀楼,在黄河岸边拔地而起。


从永济城出发西行没有多远,远远地就看到了一座高大巍峨的仿唐式建筑,巍然耸立在那里,这就是我心中企盼已久的鹳雀楼。


远远地望去,这楼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是江西的滕王阁吗?若不是因为我站在三晋大地上,我一定会误认为是滕王阁!


细看、比较两楼,还是稍有一些不同的。滕王阁两侧建有延伸出来的长廊,绿瓦朱楹,正门前有一巨型抱厦,登楼的台阶是从两侧曲阶而上的。正脊上的一对衔脊兽是龙形。而眼前的鹳雀楼灰瓦赤柱,正门前的抱厦如北方的雨搭,斜坡起脊向前探出,好似在门前接了个“门斗”。楼正脊上的衔脊兽为一对鹳鸟形饰物,为楼的特色似做进一步的阐述。登楼的台阶也如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平台的顶部,多了些直白,少了些含蓄。

楼的外型设计虽然没有博得我的赞许,但楼前广场的设计还是颇有特色,匠心独运。广场上建有一湖,状若鹳之飞影,故曰“鹳影湖”。湖上有一座五米多宽的石质拱桥飞跨其上,驻足桥巅,如骑鹳而行,很有仙风道骨。广场上地砖的纹饰采用了莲花纹、石榴纹、如意纹和蝴蝶纹等唐代流行的纹饰。正所谓“唐宋重文章,自司马光前,范水模山惟子厚;河楼留胜迹,问王之涣后,登高临远更何人。”


鹳雀楼,我来啦!

及至楼前,但见高台重檐,朱楹黑瓦,斗拱托日月,檐挑满天云,这不禁令我想起了畅当所写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里确实是一处登高远眺的好地方。


楼的底层面阔7间,进深5间,巨大的朱柱昂首而起,如金刚力士般托起整座楼身。一层四周建有回廊,供游人出入游览。整座楼从外部看四檐三层,内部实为6层,总高度为73.9米,可谓巍峨雄伟。


入楼漫游,发现楼的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展示。一层是大唐蒲州,设有盛唐时期蒲州城的沙盘缩影;二层是悠远流长,介绍蒲州的历史;三层是亘古文明;四层是黄土风韵;五层是旷世盛荣;六层是极目千里。


当我终于站在鹳雀楼的最高层,放眼望去,远处的中条山,山势巍峨,连绵不绝。近处的黄河水波澜不惊。天空虽不是湛蓝碧透,有些灰蒙蒙的,但并不影响登高望远的心情。


想想自己已年过半百,此生能登临此楼,也算幸事。为纪念登斯楼,吾也作小诗一首以记:

《登蒲州鹳雀楼》


鹳雀楼西河似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河山伴斜阳。


楼逝千年情犹在,兴来一登诗若狂。


极目远望心悸悸,顾眷落日亦惶惶。


旅游小贴士


1、交通:从西安或太原方向坐火车到永济市下车,再坐2、3路公交车到永济寺下车即可。


2、美食:永济牛肉饺子、永济连锅面、大盘鸡、热牛肉、卤豆皮、肉夹馍、羊肉泡馍、胡辣汤、水煎豆包、炒粉等等。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悦 江哥 口述/供图

发布于 2025-08-15 00:43
收藏
1
上一篇:登鹳雀楼观景,祈福共迎新春佳节 下一篇:山西永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赋能文旅升级,鹳雀楼再展新姿,共筑更上层楼的城市味道·大河九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