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鹳雀楼,千年古楼,传承华夏文明瑰宝

山西永济鹳雀楼,千年古楼,传承华夏文明瑰宝"/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以下是关于鹳雀楼的一些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
"始建于北魏:" 鹳雀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当时它被称为“鹳雀楼”。 "多次重建:" 历史上,鹳雀楼曾多次毁坏和重建。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极大地提升了鹳雀楼的文化地位,使其成为名扬天下的建筑。 "清代重建:" 现在的鹳雀楼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建的,保留了古代楼阁建筑的风格。 "2001年维修:" 2001年,鹳雀楼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使其更加坚固和美观。
"建筑特色:"
"楼阁式建筑:" 鹳雀楼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楼阁式建筑,具有高耸、宏伟、壮观的特点。 "四级飞檐:" 楼体共分四级,每级都有飞檐翘角,屋檐上覆盖着灰瓦,显得古朴典雅。

相关内容:

 山西新闻网运城频道讯 (解饴梵 李鑫)8月17日,山西·永济第21届爱情文化节在古蒲州—山西永济市拉开序幕。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秦、晋、豫三省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它南依中条山,西靠黄河滩,北边是台垣沟壑区,古称蒲坂,传为舜都,总面积1221.06平方千米。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山西唯一的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鹳雀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

从鹳雀楼正门进入,迎面而来其的是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

(中都蒲坂繁盛图)

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油漆彩画)

(鹳雀楼内部盘旋的楼梯)

通过旋梯登上6楼,戏台模样建筑映入眼帘,上面摆放着复古的编钟及琴具,戏台下方摆放着桌子椅子,让人浮想翩翩,想象到古人喝茶赏乐,悠然自得的惬意生活。

(编钟及琴具)

穿过6楼大厅,便来到古人登高望远的之地,一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及树林再次展现了永济“国家园林城市”的风采,蜿蜒曲折的黄河穿从中穿插而过,一直延伸到天际,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迈之情由此而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蜿蜒的黄河直通天际)

发布于 2025-08-15 00:43
收藏
1
上一篇:鹳雀楼揽胜,登高更上层楼——探寻古建筑中的文化魅力 下一篇:登鹳雀楼观景,祈福共迎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