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林之战,清军与义和团联手为何仍旧败北之谜

紫竹林之战,清军与义和团联手为何仍旧败北之谜"/

紫竹林之战(亦称吴淞之战,发生于1900年8月11日至12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清军(主要是江南提督张汝梅所部)联合义和团抵抗,最终仍然失败,其原因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巨大差距:" "清军:" 尽管是清朝精锐部队,但装备相对落后,多为旧式火枪、抬枪、鸟枪,炮火威力不足,弹药供应也可能存在问题。士兵训练有素,但面对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时,火力上处于绝对劣势。 "义和团:" 武器极其简陋,主要是大刀、长矛、弓箭,甚至红巾、符咒,被称为“刀枪不入”。他们缺乏现代军事训练,战术素养低下,无法有效组织防御和协同作战。 "联军:" 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步枪(如毛瑟、曼利夏)、机枪(如马克沁),以及威力强大的重炮。士兵经过现代化训练,战术配合默契,火力优势明显。
2. "指挥体系混乱,缺乏统一协调:" 清军和义和团虽然名义上联合,但指挥系统并不统一。清军有张汝梅的指挥,而义和团则各自为战

相关内容:

天津租界区域图

紫竹林租界在天津城东南,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法国先在紫竹林一带强划租界,后来英、美、俄、德、日等国争相效仿,也在紫竹林及其附近区域划定租界,广义上的紫竹林租界由此形成。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天津的义和团人数众多,势力雄厚。6月12日这一天紫竹林租界内的列强军队无故枪杀天津市民,激起了义和团的愤怒。

6月15日,天津的义和团大举出动,手拿大刀、长矛冲向紫竹林租界,租界内枪声四起,义和团虽然人数众多但武器低劣,因此伤亡惨重。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此外租界内的各国军队又烧毁了邻近租界的武备学堂,这让很多爱国清军也开始主动支援义和团攻打紫竹林租界的行动。6月21日,清廷下诏,正式对各国宣战。从6月29日开始,清军马玉昆部、聂士成部纷纷抵达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制定了攻打紫竹林租界的三面围攻计划,至此清军主力参与到围攻紫竹林租界的行动中来。然而直至天津陷落,紫竹林租界仍未被攻下,那么为何义和团和清军就是攻不下紫竹林租界呢?

义和团成员

说到这个话题,我想许多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清政府的阴谋,慈禧太后并不想攻下紫竹林租界。另外清军也仇视义和团,在义和团攻打紫竹林租界时,清军甚至在后面枪杀义和团群众。这种看法我也不想否认,不用去寻找更多的史料来证明,从裕禄的三面围攻计划中就可看出一二。清军主力马玉昆部负责攻打租界北面的老龙头车站,聂士成部从南边威胁租界,而攻打租界的主力是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义和团张德成部。由这样的战略部署来看,确实具有某种耐人寻味的含义。

义和团和聂士成的部队正在攻打紫竹林租界

当然,或许义和团和清军就是攻不下紫竹林租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租界内兵力雄厚以及外围各国联军的救援。自义和团在天津兴起之后,各国相继增援天津紫竹林租界。到了6月14日,在义和团围攻紫竹林租界前夕,各国集结的兵力已达2400人。后来当紫竹林租界局势危急之际,各国再次派兵增援。6月23日,各国联军冲破重重封锁达到紫竹林租界的援兵多达7000多人。25日,西摩联军2000多人抵达紫竹林租界。次日,各国又从大沽调兵1300余人增援紫竹林租界。

至此,紫竹林租界内的兵力上升至12000多人。1万多装备精良的各国联军,实力不可谓不雄厚,界内联军甚至于开始反守为攻,先占东局子军工厂,又占老龙头车站。7月初,外围的各国联军又开始主动攻击聂士成部,企图把战场引向租界之外。聂士成在亲自督军,力战殉国。7月12、13日,八国联军加紧进攻天津,14日攻破天津城,义和团和清军被迫撤退,攻打紫竹林租界的行动失败。

发布于 2025-08-14 18:28
收藏
1
上一篇:疫苗传递者夜行南京,揭秘新冠疫苗如何抵达你身边 下一篇: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与高校专项,解析我国教育资助政策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