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探寻沙家浜的历史足迹——贾克昌笔下的江苏风情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探寻沙家浜的历史足迹——贾克昌笔下的江苏风情"/

请看贾克昌先生这篇关于沙家浜的散文随笔:
"沙家浜?"
总有一些地名,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沙家浜,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图上的标记,更是一段泛黄的记忆,一曲荡气回肠的歌谣,一幅浸染着水色与风情的江南画卷。
我的记忆里,沙家浜总是与水紧密相连。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家家临水,户户通舟”。一条条碧绿的河道,如婉约的玉带,缠绕着依水而建的粉墙黛瓦。小桥,或拱或平,静卧于波光潋滟之中,连接着两岸的生活与故事。走在其中,脚下是青石板路,耳边是橹声欸乃,眼前是白墙青瓦,偶尔有乌篷船悠然划过,载着几许悠闲,几分诗意。这便是沙家浜最直观的印象,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
然而,沙家浜之于我,远不止于这表面的风光旖旎。它承载着更厚重的历史记忆。那场著名的“沙家浜战斗”,像一颗烙印,深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虽然硝烟早已散尽,英雄的故事却代代相传。芦苇荡里,曾隐蔽着新

相关内容:

沙家浜

文/贾克昌

旅游公司的朋友来电话我免费去沙家浜旅游。我很纠结;去吧,梅雨时节,时而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时而倾盆大雨,防不胜防。不去吧,好多天“足不出户”闷在家里,也想出去散散心。朋友看出我的纠结,说;“上午8点体育中心上车,下午3点就返程。带把伞,插队时,难得梅雨天就会不出工?”我经他这么游说,我说;“好!去!”

上午8点,6辆豪华旅游大巴满员,浩浩荡荡驰向常熟。一路上,谈笑风生。一个小时开到常熟阳澄湖养殖螃蟹基地。随后,几辆南通,上海的旅游大巴也开到阳澄湖养殖螃蟹基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即没有看到螃蟹也没有看到蛙,倒是好多位老年人找厕所,养殖螃蟹的人,指了指方向说;“一直往前走,左拐!”用厕的人回来后的老年人回来后,和养殖螃蟹的人埋怨“厕所”设施过于简陋,说;“这样脏乱不堪的厕所,还好意思写,走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养殖螃蟹的人的说;“我又没有请你们来!”

随后苏州,南通,上海的旅游大巴开往与沙家浜一墙之隔的柏萃大酒店。

在柏萃大酒店的宴会大厅上座无虚席。主持人高唱,我爱你中国……然后,宣传旅游产品。吃完丰盛的中餐后去沙家浜景区旅游。

沙家浜的芦苇塘是一幅天然水墨画,望不到边的芦苇随风起伏绿浪翻滚,风里夹着清香,远处的白鹭在水面上飞翔……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鸬鹚捉鱼的场景。

下午3点,我们又回到凉气逼人的旅游大巴。旅游大巴上有人在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一个多小时后,导游叫了一声;“各位叔叔阿姨们,今天很幸运,一天没有下雨!欢迎大家有空来公司坐坐。”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贾克昌

发布于 2025-08-12 16:4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样板戏的魅力,为何受众广泛?样板戏与传统京剧的显著差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