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秋分并非“平分秋天”,白天比黑夜长约20分钟的秘密

知否?秋分并非“平分秋天”,白天比黑夜长约20分钟的秘密"/

您说得非常对!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也确实是很多天文爱好者或细心观察者注意到的现象。
“秋分” (Qiūfēn) 的字面意思是“秋季平分”,很多人由此误以为秋分当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绝对相等的,都是12小时。
但实际上:
1. "地球的倾斜与公转:" 地球自转轴是倾斜的(约23.5度),并且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这个倾斜的方向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 "秋分时刻:" 我们通常所说的“秋分”是一个"时间点",指的是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的时候,大约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 3. "昼夜时长变化:" "理论上的“平分”:" 在秋分这个"时间点",太阳直射赤道,理论上全球(除了极地附近)的白天和黑夜时长应该非常接近,接近12小时。 "实际观察到的“平分”:" 然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效应"以及"大气折射"(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会发生弯曲,使得我们看到的日出时间比太阳实际到达地平线时间早,日落时间比实际落下时间晚),我们实际感受到的白天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新华社南京9月21日电(记者王珏玢)“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秋分。”22日21时31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秋分的分取均分、平分之意:既指平分秋季,又指均分昼夜。但专门从事历书天文学研究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秋分的分只是大致均分之意,并非准确平分。

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副研究员成灼介绍,在我国古代,秋分被认为是平分秋季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二十四节气中,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秋季自立秋起至立冬止,共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6个节气,秋分正位于秋季的正中间。但是,由于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依据速率并不均等的太阳周年运动而制定,所以实际上,各季节的长度并不相等,秋分的平分秋季,也会出现一些偏差。

根据现代历书的计算,秋季实际长度并非90天,而是约91.9天。秋分距离秋季开始和结束各约46.5天和45.4天。而因为节气和公历都代表了太阳的周年回归运动,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都相对固定,本世纪之内,秋分都发生在9月22日或23日。

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说,天文学上讲,秋分是指太阳沿黄道自北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地球上各地白昼和黑夜等长。英语中表示秋分的词汇“autumn equinox”,也是“秋天”和“昼夜均分”的组合。

但由于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等原因,实际上秋分日白天会稍长于黑夜。以北京地区为例,秋分日这天,“白天”比“黑夜”大约长20分钟,昼夜长度也出现了些许“偏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08-12 10:43
收藏
1
上一篇:冷知识揭秘!春分节气昼夜平分并非绝对,理论说法背后的真相 下一篇:冷知识揭秘!春分节气昼夜平分并非绝对,理论说法背后有何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