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人物志,宋史忠义传中郭永的英勇事迹及原文翻译

大名府人物志,宋史忠义传中郭永的英勇事迹及原文翻译"/

以下为您呈现《宋史·忠义传·郭永》的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
### 《宋史·忠义传·郭永》 原文
郭永,字仲仪,洺州肥乡人。少贫,事亲孝,友于兄弟,乡里称其德。举进士,调宁州司户参军。时王则据庆州,永以书遗其将,为所执。则署为从事,欲妻以女。永骂不绝口,则怒,欲杀之。会辽人入寇,则遣永以书往招之。永夜亡归,具陈其状。朝廷以永忠勇,授崇信军节度推官。
永性刚正,有胆略,不避权贵。未几,改大名府观察推官。时知府事者,尝以事构陷故人,永力争之,不能得。乃阴使人以状白执政,执政以闻,府事得正。转运使尝奏蠹官钱,永言:“蠹官钱者,虽当论如律,然转运使自当按劾,岂可因奏蠹而自荐其属官乎?”执政是其言,由是知名。
后以殿中侍御史召,未至,会契丹入寇,命知

相关内容:

原文: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也,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归耳。”府不敢迫。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成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 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复驱之, 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杜)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节选自《宋史·忠义》)

译文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七尺,须髯如神仙般,因为祖父的官职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无所顾忌谋取私利,郭永多次依法制裁他。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后管理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得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郡府不敢强迫他。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趁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永用杖打巫,把他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府里派遣几批士卒称为“警盗”,刺探各县的长短,游荡作恶而不回去,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带上脚镣手铐带到郡府,郡府为此一并把其他县的人都追回来了。于是他对部使者以及郡里的文告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必定反复条陈利弊,有的于是废止而不实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人正在随声附和,你不要因此而取得灾祸。”郭永说:“我只知道实行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念其他的事情。”大谷县的百姓安心于他的治理,认为自从有县令以来没人能和郭永相比。他离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发布于 2025-08-11 10:58
收藏
1
上一篇:石家庄井陉,探秘“小丽江”,古韵风情尽收眼底 下一篇:图览|非洲货币上的中国印记,这些独特元素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