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区摆摊卖小吃,一天赚个三五百不是梦

说实话,我之前也烦透了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后来发现景区周边真是块“肥肉”。你别看那些卖烤肠、冰粉的小摊不起眼,旺季一天流水能上千。我试过卖手工冰粉,成本低到离谱——一包冰粉粉才几块钱,加上红糖水和花生碎,卖10块一碗,利润能到70%。
关键是要选对位置:别挤在景区正门口(租金贵还容易被城管盯上),往出口方向走200米左右,游客逛累了正好想吃点东西。夏天最好卖的是解暑类,比如冰镇酸梅汤、现切水果杯;冬天就换烤红薯、热奶茶。有个小技巧——提前观察景区人流量高峰时段,比如周末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出摊,省时又高效。
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食材新鲜度(我一开始没经验,水果切多了放半天变色,直接被投诉);二是备个折叠小推车,遇到检查能快速撤离。这行当虽然累,但现金到手快,适合想快速变现的人。
二、代拍游客照,手机+打印机就能启动

现在游客谁不爱拍照?但自拍杆角度有限,全家福更难搞。我去年在樱花季试过代拍,设备就一台手机加便携照片打印机(二手300块搞定)。收费模式很灵活:单张打印5元,包10张送相册收30元,带简单修图服务再加5块。
最佳操作点是景区标志性建筑前,比如古树、石碑这些打卡点。主动帮情侣或家庭拍几张样片(千万别一上来就谈钱),他们看到效果自然愿意付费。我后来还加了即时传输服务——游客扫码就能下载原图,转化率直接翻倍。
这生意最大的优势是0库存压力,但雨天基本歇菜(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建议搭配晴雨两用伞和防水相纸,还能多撑会儿。对了,记得穿个卡通玩偶服或者汉服,游客更容易信任你。
三、倒卖限量纪念品,信息差就是利润

很多景区都有独家文创产品,但游客往往不知道哪里买最划算。比如某古镇的限定书签,官方店卖50,但巷子尾的批发摊30就能拿到货。我专门跑过七八个景区摸底,总结出规律:
- 提前踩点找货源(景区外围的批发市场、村民自家作坊)
- 紧盯限量款(节日限定、联名款溢价空间最大)
- 组合销售(书签+明信片套装比单卖贵20%还能清库存)
最狠的一次是倒卖元宵灯会兔子灯,提前囤了200个,当晚翻三倍卖光。但这招有风险——压货可能砸手里,建议先从少量试水开始。现在更稳妥的做法是代购模式:收定金再拿货,虽然赚得少点,但稳啊。
写在最后:副业要“蹭流量”更要动脑子
这些项目我都实操过,实话说不保证月入过万,但旺季日赚500+真不难。关键要抓住三点:游客刚需(吃、拍、买)、时间差(节假日翻倍涨价)、轻资产(别租固定店铺)。
最近发现个新玩法——在景区厕所门口卖纸巾,1元1包,一天能出800包…(别笑,真有人靠这个在黄山买房)你还见过哪些骚操作?评论区聊聊,点赞最高的我下期亲自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