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丽泽商务区,探寻800年历史的“丽泽”名源之谜

话说丽泽商务区,探寻800年历史的“丽泽”名源之谜"/

关于北京丽泽商务区名称中的“丽泽”二字,其历史渊源主要与南宋时期此地曾有的"丽泽桥"和"丽泽寺"有关。虽然丽泽商务区所在的区域整体历史可能超过800年,但“丽泽”这个具体名称的记载和流传,最明确的指向是宋代。
具体来说:
1. "丽泽桥 (Lìzé Qiáo):" 这是比较早有记载的。根据《金史·地理志》和《析津志》等古籍记载,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在北京(当时称为中都)西南郊外,有一条名为“丽泽坊”的街道,并且在这条街上有座著名的桥梁——"丽泽桥"。这座桥横跨当时的永定河故道或其支流,是当时重要的交通设施。丽泽桥的存在,为“丽泽”这个名字在区域上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2. "丽泽寺 (Lìzé Sì):" 在丽泽桥附近,也曾经有一座名为"丽泽寺"的寺庙。寺庙的命名往往与周边的地标或地名相关联,因此“丽泽寺”的名称很可能也是因附近的丽泽桥而得名。
3. "“丽泽”的含义:" “丽”意为美丽、华丽,“泽”意为水泽、恩泽。合在一起,“丽泽”可以

相关内容:

地铁新机场线将北延至丽泽商务区,“丽泽”之名源自800多年前金代中都城丽泽门。

据《丽泽书院史话》载:“‘丽泽’二字出自《周易·兑卦》:‘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结合人事,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也可双方互相滋益。”

西南三环丽泽桥内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宰相蔡京以大兴豪华宫殿,取媚于徽宗赵佶,扩建都城汴京(今开封)的延福宫。该宫原来在皇城内后苑西南部,是一座普通的建筑,此次扩建将其移至大内拱辰门外,建筑规模宏大,徽宗赐名“延福宫”。其东门因朝向东方,为最早迎来朝阳之门,称“晨晖门”。而西门不远处有二湖以桥相隔,故以《易经》聚朋论道之典故,取两泽相连,其水交流如君子交流学问之意,称“丽泽门”。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题有《丽泽门》诗,赞誉其门之景致:“丽泽门西日未俄,水明沙净卷纤罗。绿琼洲渚青瑶嶂,付与诗工敢琢磨。”

金皇统九年(1149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亮发动政变,杀死熙宗后登上帝位,史称“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他以上京“僻在一隅,官艰于转输,民艰于赴诉”为由,决定将国都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至燕京(今北京)。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并任命尚书右丞张浩和燕京留守、大名尹卢彦伦等仿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的规制兴建新都,即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南、西三面扩展,增修宫殿,扩大皇城范围,并采取外城、内城、宫城回字形相套的布局。

据《北京城史话》载:金中都外郭城的东南角在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南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外郭城东、西、南各开3个城门,北城垣有4个城门,共13座城门。东侧各称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南侧各称景风门、丰宜门、端礼门;西侧各称丽泽门、颢华门、彰义门;北侧各称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其中西侧的丽泽门位于南端,其建筑形式及名称完全是仿照汴京城延福宫西侧的丽泽门。

金中都在历史上仅存在了62年,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城池遭受毁坏。元取金中都后于至元四年(1267年)在距旧都城东北三里处修筑新都,称“大都”。多年后中都旧址废为郊野,踪迹几无。

明嘉靖年间在金中都北侧会城门旧址一带形成村落,称“会城门村”,由此金中都13个城门之名除这一个被沿用外,其他12个城门之名均消失。

有关丽泽门所处的位置,存在一定争议,经过地理学家多方考证,最终在马连道水源四厂北侧找到了丽泽门的遗址。这个位置与《金史·志第十六·礼八》中“泰和六年(1206年),诏建昭烈武成王庙于阙庭之右,丽泽门内”的记载大致相符。

1991年11月,在西三环南路与丰台北路交会处,建成了一座不完全互通式双层立交桥,长83.5米,宽29.2米,因大致邻近历史上金中都丽泽门的遗址,故称“丽泽桥”,由此使一个消失了700多年的老地名得以恢复。1999年9月,在丽泽桥与菜户营桥之间修建了连接西南二环、西南三环的城市主干道——长2.9公里、宽80米的“丽泽路”。以丽泽路为主线,也就是在金代中都城丽泽门遗址所处的大致位置,北京新兴金融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正逐步成形。

来源:北京日报 户力平

流程编辑:RB013

发布于 2025-08-09 21:58
收藏
1
上一篇:易错读汉字音义释例(九),深入剖析常见易混淆字音义解析 下一篇:丽泽金融区崛起,北京短期投资新宠,增长热点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