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堡(bǎo;bǔ;pù)
bǎo,名:①堡垒;②姓。
1、而州军分为寨、为堡、为城者,由几二百,皆须列兵而守之。
(宋)欧阳修《言西边事宜第一状》
2、堡爱民的知识很渊博。
bǔ,名:堡子(多用于地名):吴堡(在陕西),柴沟堡(在河北)。
柴沟堡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区内。
pù,名:多用于地名。
十里堡你去过吗?
刨(bào;páo)
bào,①刨子或刨床;②动:用刨子或刨床刮平木料或钢材等。
1、厂里刚买了两台刨床。
2、这张桌面没有刨平。
《现代汉语词典》第50页
páo,①动:用镐、锄头等向下向里用力;②〈口〉刨除。
1、这个坑刨得小了些。
2、十五天刨除五天,只剩下十天了。
《现代汉语词典》第980页
趵(bào;bō)
bào,〈方〉跳跃
而自崖以北 ,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曰趵突泉。
(宋)曾巩《齐州二堂记》
bō,动:〈书〉踢。
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唐)元稹《田家词》
瀑(Bào;pù)
Bào,瀑河,水名。
瀑河在河北。
pù,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曝(bào;pù)
bào,动:曝光。
事情在报上曝光后,引起了轰动。
《现代汉语词典》第52页
pù,晒。
经过一夏天的曝晒,他的脸变得黑红黑红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1019页
陂(bēi;pí;pō)
bēi,①名:〈书〉池塘;②〈书〉水边;岸;③名:〈书〉山坡。
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宋)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2、驿前水,传是白起堰西山下涧,灌此城坏,楚人多死,流城东陂,臭闻远近,固号其陂“臭陂”,有蚊害人,渔者壁之。
(唐)韩愈《记宜城驿》
3、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pí,黄陂,名:地名。
黄陂在湖北省。
pō,陂陀(pōtuó),形:倾斜不平;不平坦。
山势陂陀。
《现代汉语词典》第1005页
背(bēi;bèi)
bēi,①动:(人)用脊背驮;②动:负担;承担;③〈方〉量: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
1、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的,象背着(注:这里的“背”是这个意思)一盆火。
茅盾《春蚕》
2、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
《现代汉语词典》第53页
3、一背柴火重一百多斤。
bèi,①名: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部相对;②动:背部对着(跟“向”相对);③某些物体反面或后部;④动:离开;⑤动:躲避;瞒;⑥动:背诵;⑦违背;违反;⑧动:朝着相反方向;⑨形:偏僻;背静;⑩形:不顺利;倒霉;⑪形:听觉不灵;⑫名:姓。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2、背水作战往往能激发人们的斗志。
3、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个世上的小昆虫。
史铁生《我与地坛》
4、背井离乡的人一旦回到故乡的怀抱,怎能不激动万分?
5、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6、年轻人能把一些时间用在背诵名家名篇上,将来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7、三个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8、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
《现代汉语词典》第57页
9、好产品不怕背街小巷。
10、创刊时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鲁迅《〈呐喊〉自序》
11、对耳朵背的人说话,声音就得大些。
12、这个村没有姓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