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特朗普宣布,联邦政府将终止对加州高铁项目的拨款。特朗普表示,这是灾难性、严重超支的通往虚无的高铁,耗资数千亿美元,却一寸铁轨都没有看到。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间接指责加州州长纽森,说他“领导无能”。可以说,加州的这个高铁项目,接下来怕是要凉凉了。
话说美国明明国力强大,为啥连一寸高铁都修不起来?未来美国人民真的无缘高铁了吗?

2010年说起。时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访华时,被沪宁高铁的速度震撼,决心在加州复制一个“美国版子弹列车”。当时的规划堪称雄心勃勃:一条1287公里的高铁线路,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时速354公里,3小时直达,预算330亿美元,2020年通车。奥巴马政府也大力支持,拨款35亿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宣称要让80%美国人25年内坐上高铁。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美国人一记耳光。2015年项目正式开工后,进度如同蜗牛爬行。到2025年,160亿美元砸下去,线路却缩水到275公里,通车时间推迟到2033年,预算飙升至1280亿美元。
原本规划的“黄金走廊”变成了人迹罕至的中央谷地,连加州本地人都自嘲:“这是给兔子和松鼠修的高铁吧?”

加州高铁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两党在高铁项目上的立场反复横跳,让项目成了“皮球”。民主党执政时,高铁是“绿色转型”和“就业引擎”,拜登政府曾追加30亿美元支持;共和党上台后,立刻变脸,特朗普直接砍掉40亿美元联邦资金,骂项目是“通往虚无的骗局”。

这种政治摇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加州高铁30%的资金来自联邦拨款,特朗普撤资后,项目立刻陷入65亿美元的缺口。更麻烦的是,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法律战一打就是几年。
2025年7月,加州州长纽森一纸诉状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指责特朗普“非法干预州内事务”,这场官司预计又要耗掉纳税人几千万美元。

在政治博弈的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资本战争。航空、汽车、石油巨头组成的“反高铁联盟”,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们通过游说、政治献金、舆论操控等手段,将高铁项目死死按在地上摩擦。
航空公司的手段最为隐蔽。美联航每年投入数百万美元,资助智库发布报告,宣称“高铁上座率不足10%”“票价是机票的3倍”。汽车巨头更直接,通用汽车联合全美汽车经销商协会,在加州发起“拯救汽车文化”运动,煽动民众:“高铁会夺走你的自由,让你像沙丁鱼一样挤在铁皮盒子里!”

石油巨头则从能源安全角度施压。埃克森美孚资助的“美国能源独立联盟”,在国会听证会上宣称:“高铁每公里消耗的钢材,相当于100辆汽车的排放量!”这种荒诞逻辑,居然让不少议员信以为真。

美国的土地私有制,堪称高铁建设的“头号杀手”。在加州,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成为钉子户的“战场”。2018年,中央谷地的一个农场主,以“高铁噪音会惊吓奶牛”为由,将加州高铁管理局告上法庭。这场官司打了7年,最终农场主获得500万美元赔偿,而高铁线路被迫绕道,多花了2.3亿美元。

更麻烦的是,美国的环保法律成了征地的“金钟罩”。任何项目都要经过至少5轮环境评估,从鸟类迁徙到土壤成分,都能成为环保组织起诉的理由。
2020年,“塞拉俱乐部”以“破坏濒危加州红腿蛙栖息地”为由,让一段20公里的线路停工3年,最终不得不花1.2亿美元修建生态廊道。

当中国高铁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攻克永磁牵引技术时,美国高铁项目却在为买不到盾构机发愁。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90%的高铁设备依赖进口。
2023年,加州高铁管理局向德国西门子订购20列高铁列车,结果因供应链中断,交货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030年,每列成本从1亿美元涨到1.8亿。

更尴尬的是,美国连最基础的铁路工人都短缺。加州高铁项目开工时,发现全州只有不到500名合格的铁路工程师,不得不从中国聘请专家,结果又被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这种“技术断供”,让美国高铁陷入“有钱买不到货,有人不会干活”的怪圈。

加州高铁的烂尾,不是一个简单的基建问题,而是美国社会系统性危机的缩影。政治极化、资本垄断、法律僵化、产业空心化,这些顽疾交织在一起,让曾经的“基建狂魔”沦为笑柄。
当中国高铁在青藏高原上飞驰时,美国的高铁梦却在官僚主义、利益博弈和技术空心化中逐渐凋零。
参考资料:联邦资金被撤受挫严重 美国首条高铁面临烂尾

17年耗资160亿却寸轨未铺?美国首条高铁深陷“烂尾”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