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五卷中山经详解,探寻古代地理奥秘与神话传说五

山海经第五卷中山经详解,探寻古代地理奥秘与神话传说五"/

我们来参考解读《山海经·中山经》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山海经》原文佶屈聱牙,且篇幅较长,解读会侧重于关键信息、地理方位、神话传说以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可能意义。
"《山海经·中山经》参考解读(节选)"
《中山经》是《山海经》中“中山经”三篇(中山经、南中山经、北中山经)的第一篇,主要记载了“中山”地区的山川、神灵、异兽、草木以及一些与祭祀相关的活动。这里的“中山”并非特指某个现代地理概念上的中山,而是泛指华夏文明核心区域或中原地带南部的山脉区域,大致范围在今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解读要点:"
1. "地理框架与行进路线:" 《中山经》通常以山脉为单元,描述其名称、方位、大致范围、高峰、重要河流以及沿途所见的神灵、怪物、珍植物等。 它呈现了一种大致的行进路线感,从西向东或西南向东北,记录了沿途的地理特征。例如,开篇可能会描述“自太华山至于英山”,明确起点和终点,中间包含一系列山脉。 这种地理记述,即使带有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周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探索,可能也

相关内容:

杨世灿等 鹰子石 2023-02-24 09:28 发表于湖北

07

《山海经》第五•中山经

(接上期)二、 参考解读五81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lun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鰧teng鱼,状如鳜gui,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yong,可以为瘘lou。1半石之山:今河南登封市西。登封市地处郑州市西南部,东临新密市,西接伊川县,南与禹州市、汝州市交界,北与偃师区、巩义市毗连。夏时,最早在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建都,称为禹都阳城。周为颍邑。周公在嵩山测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秦置阳城县和颍阳县(今东华镇),属颍川郡。登封市北有嵩山山脉,南有箕山、熊山山脉,均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北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丘陵河川。登封市境内河道大部分属淮河流域的颍河、汝河水系;西部颍阳镇和石道乡、君召乡的一部分属黄河流域。境内最大河流为颍河,从石道乡嵩山南麓至白沙水库,流经石道乡、大金店镇、东华镇、告成镇、阳城工业区、徐庄镇、宣化镇等,主干长57千米,有后河、石崖河、顾家河、少阳河、双溪河、五渡河、石淙河、佛垌河、王堂河、白坪河、马峪河、洧水、麻河13条支流。2来需之水西流注于伊水。来需之水在今河南登封市西。登封市境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分布于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含有世界文化遗产8处1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各类珍贵文物6700多件。3合水北流注于洛。《水经注》·卷十五:伊水自阙东北流,枝津右出焉,东北引溉,东会合水,同注公路涧,入于洛。今无水。《战国策》曰:东周欲为田,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民皆种麦,无他种。4有草名曰嘉荣,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服之者不霆(《说文》霆,雷余声也。《尔雅·释天》疾雷为霆。霆或作䨶yǔn)。鯩lun鱼,黑文,其状如鲋,食者不睡。一种鱼,像鲫鱼而身上有黑色斑纹;鰧teng鱼,鰧鱼体呈长锥形,头宽大而平扁,口大,下颔突出,栖息在浅海底层。鳜gui,读作jué时,指鳜鯞(jué zhǒu),别称鳑鲏(pánɡ pí)是鲤形目鲤科鱊亚科所属鱼类的通称,又称四方皮、镜鱼、彩圆儿,为一群小型淡水鱼,分为鳑鲏属,鱊属,田中鳑鲏属;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yong,可以为瘘lou。。《爾雅•釋宫》:“九達謂之逵。” 水中连通的穴道。《山海經•中山經》:“(合水)多鰧魚,狀如鱖,居逵。”;秀: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82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qun。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qu,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䱱鱼,状如盩蜼zhouwei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1少室之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九顶莲花山”、“御寨山”。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包含的三十六峰。如猴子观云海、少室秋色、云峰虎啸、三仙石、石笋闹林、少室晴雪、忉利天池、茶仙泉、人祖石、少室寺、少林寺。山脉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伏牛山余脉,向东北、东、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开。境内主要山脉有嵩山、箕山和熊山等。嵩山由西向东北、东、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布,主体为太室、少室2山,各36峰。其中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米,向东延伸有五指岭、尖山等,向南连续延伸有青烟岭、玉案岭、牧子岗、卢店岭、花椒岭等;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向西延伸有挡阳山、紫云山、万安山等,连续延伸的有金牛岭、郑家岭、钱岭等。箕山海拔723米,属深低山类型,山地南坡缓、北坡陡,呈单面山形态。2休水北流注于洛。《水经注》·卷十五水出少室北溪,西南流,注休水。休水又左,会南溪水,水发大穴南山,北流入休水。休水又西南北屈,潜流地下,其故渎北屈出峡,谓之大穴口。北历覆斧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3成囷qun。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礼记·月令》“修囷仓”有木名曰帝休,如杨,五衢qu,服者不怒:帝休树中医书籍《证类本草》“帝休”:主不愁,带之愁自销矣。生少室嵩高山。五衢wǔ qú,指树杈。衢,行,本义是道路。意思是通五方的大路。《管子·臣乘马》:“今君立扶臺,五衢之众皆作。”多玉多铁:登封市境内矿种40余种,包括铝、铁、金、银、铅、锡、铌、镓、钽、煤、磷、灰岩、硅石、重晶石、钾长石、水晶、白云岩、花岗岩、玉石、油石、莹石、云母、石棉、耐火粘土、瓷土、粘土、麦饭石、药石、焦宝石、石料、黄铁矿、大理石、板料、石英、蛇纹石、滑石、蛭石、叶蜡石等。其中金属矿产10种: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铝、铜、铅、锡四种,稀有金属镓、锂、铌三种,贵金属有金矿和银矿两种。䱱鱼,《本草纲目》分䱱鱼鲵鱼为两目,释名为人鱼,皆声如小儿,惟上不上树为别,以生江湖为䱱,生溪涧为鲵。盩蜼zhouwei而长距,足白而对,蛊疾,御兵。盩zhòu蜼wěi一种体形较大的长尾猴,黄黑色,尾长数尺。与猕猴相似的野兽。蛊疾gǔ jí,神经错乱之病。《左传·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杜预注:惑以丧志。蛊,通痼。久病也。83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yu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术(艹头)zhu,白华黑实,泽如蘡薁yingu,其名曰䔄草,服之不眯。上多美石。1泰室之山。泰室,山名,即嵩山 ,少室山,在河南省登封县北。2有木名曰栯yu木,叶如梨而赤理,服者不妒。有草名曰䔄草,如术(艹头),白华黑实,泽如蘡薁yingu,服之不眯。上多美石。栯yu木:榆木,榆科属,主产温带,落叶乔木,树高大,遍及北方各地,尤其黄河流域,随处可见。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不妒:《说文》“妒,害也。”蘡薁,别名野葡萄、山葡萄。䔄草:䔄,《玉篇》䔄,蒲叶也。不眯:不昏。84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zhe,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1讲山。在河南登封市北部,唐庄乡北境,与太室山南北相对。属嵩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南连马头岩,东北有五指岭,南起哈蟆头,北界偃师,为登封与偃师的分界线,海拔101.6米。2帝屋。《山海经》记载十大神树是沙棠、琅玕、三株、建木、不死、扶桑、若木、迷榖、帝休和帝屋。《楚居》楩木夷陵庙。椒jiāo,指花椒,芸香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阿房宫赋》有记。柘zhè: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贵重木料。多柏:柏树,常绿乔木,叶子鳞片状,果实为球果。木材质地坚硬,可用来做建筑材料等。85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1婴梁之山。位于河南巩义市夹津口镇石井东,涉村镇大平头、罗泉西,小平山北至坞罗五里湾,统称婴梁山。《河南府志》:“婴梁山在讲山北,牛山东,与牛山中夹罗水,水出峡处谓之罗口。”山上有宋将狄青墓。2苍玉,青绿色玉石。錞于玄石。《山海经》是錞于西海。《注》郭曰:錞,犹堤埻也。《注》谓依附于北海也。《正字通》北海有錞于县。一作淳于、錞釪,皆因山川之形似圜堆深筩者,故以为名,如玉甑峯钴鉧潭之类。《说文》作���。玄石 xuán shí,黑色石头。《山海经·中山经》:“ 婴梁之山 ,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郭璞注:“言苍玉依黑石而生也。”86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1浮戏之山。一名方山。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汜水镇东南三十二里。荥阳市,河南省辖县级市。荥阳地处郑州市西部,距郑州中心城区15公里,处于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共聚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省会郑州。2汜水北流注于河。荥阳市境内有黄河、索河、汜河、枯河、贾峪河、须水河6条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境内两大流域分界在广武、三山、马头山(在环翠峪和新密市交界处)一线。汜河、枯河属于黄河流域,流域面积366.73平方千米;索河、贾峪河、须水河属于淮河流域。3亢木:一种树。:毒虫。《说文》蛊,腹中虫也。《周礼·秋官·庶氏》掌除毒蛊。蛇谷:春秋战国时期谷名。位于河南荥阳市崔庙镇南部和新密市米村镇北部,小顶山和伞盖山之间。北起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南至新密市米村镇茶庵村石坡口的狭谷地带。少辛:名称小辛,细草,独叶草,金盆草,山人参;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 细辛根茎上生多数细长的根,呈丛状。87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崗gang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yingyu,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1少陉之山。少陉山位于河南省荥阳市东南部,为荥阳、新密两市边境上一列山脉。新密市,河南省辖县级市,郑州市代管,位于中原腹地、嵩山东麓伏羲山脚下、溱洧河畔,是华夏文明之源、山川密境之城。2器难之水北流注于役水。汜河、枯河属于黄河流域。新密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莪沟北岗裴岗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多年历史。有裴李岗文化遗址12处、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11处,其他还有二里头和二里岗等文化遗址多处。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这些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共有11处,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古都群。88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萩qiu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水。1太山。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太山乡,位于太山乡北部,周巷地方称作“泰山庙”,后称作“泰山”,为了和东岳泰山区分,改称“太山”。至今仍然把太山称作“太山庙”。太山亦非太原唐朝名山2太水东南流注于役水;太水在今河南郑州市南。《获嘉县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大狮涝河、共产主义渠、大沙河、西孟姜女河、人民胜利渠和武嘉干渠,均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获嘉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邻县境,引黄工程完善,水资源充沛。3承水东北流注于役水。承水在今河南郑州市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 太山 “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在今河南郑州市南。《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七经》: 太山 “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水经·渠水注》: 白沟水 “有二源,北水出密之梅山东南,而东径靖城南,与南水合; 南水出太山,西北流至靖城南左注北水,即承水也”。《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引 《元统志》 云: 菅城县之二十里河与十八里河,“即承水南北二流也”。北入贾鲁河。贾鲁河,属淮河水系,为淮河支流沙颍河的支流。因洪水泛滥,古人称为小黄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进入扶沟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4草梨:花梨。如萩qiu:蒿类植物。《说文》萩,萧也。《尔雅》萧,萩。郭璞注:“即蒿。”赤华:朱红。已疽:疽,一种毒疮:痈疽。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89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水。1末山。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山名。在今河南新郑市郭店镇东境、孟庄镇西境。末水出其北麓。古称山上有赤金矿。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系嵩山山脉的东部边缘,主要由陉山、具茨山、泰山、梅山、山包嶂山等山地丘陵组成。2末水北流注于役水。双洎河,清朝以前称洧水,发源于登封市阳城山,流经新密市境,在新郑境内河段35.5千米,流域面积239平方千米,为新郑境内最大河流。新郑市有“黄帝故里”之称;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郑为有熊国;龙山文化中期,新郑为祝融氏之国;夏商时期,新郑为夏都、商都京畿;西周,新郑为郐国;春秋为郑国,战国时期韩国迁都新郑,郑县改为新郑县。新郑市属于淮河流域,境内河流分别属于颍河和贾鲁河水系。属颍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潩水河、双洎河、黄水河(古溱水)、梅河、暖泉河和莲河。属贾鲁河系的河流有十七里河、十八里河和潮河等,皆季节河。3赤金。新郑市矿产资源探明各类矿种有12种,矿产地37处。90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1役山。役山在今新郑市孟庄镇西南部。2役水北注于河。役水在今河南新郑市、中牟县境。《水经·渠水注》:役水“出苑陵县西隟侯亭东……世名之埿泉也。即古役水矣”。公元前230设苑陵县,治所苑陵城(今新郑市龙王乡古城师村),属颍川郡。91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ji柏,服者不寒。其阳多㻬琈之玉。1敏山。敏山今称七敏山,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苟堂镇西南部与禹州市交界处。禹州简称“钧”,古称阳翟、钧州、颍川,别称夏都、钧都、药都,河南省辖县级市,许昌代管;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原始社会时期,禹州境内就有远古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考古禹州有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存和距今4800年至4300年的龙山文化遗存。其中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是属于龙山文化的瓦店遗址。帝尧时期具茨山神秘符号,禹州是黄帝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禹州境内的具茨山上有大量的岩画、石质城堡和巨石文化遗存,据古籍记载为黄帝活动留下的遗迹。尧舜时期禹州称夏(夏者,帝禹封国号也),是当时夏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大禹为夏部族的首领,因其治水有功被封于夏,史称“夏禹国”。《水经注》:“经阳翟(禹州)故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故国。”夏朝时禹境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曾长期作为夏朝的首都。《竹书纪年》:“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夏迁都山西安邑。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建都于少康城(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商朝禹地分布的诸侯国有历(今禹州市区)、康(今顺店镇康城村),商汤曾将夏禹的后裔封于此。西周以此地为历邑,周武王时,封武王之弟于康,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春秋战国韩国初都——阳翟 。春秋时期禹州称为栎邑,是郑国的别都。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2如荆。《说文解字》 “荆,楚。木也。”指一种灌木名。这种灌木适合编筐和篮子。在古代经常用来制作刑杖,所以后来也引申为刑杖之义。“荆”还可以用来制作钗,古代妇女买不起金银钗,只能以荆条当做钗,故后来出现“拙荆”一词作为妻子的谦称。葪ji柏,木名。柏树的一种。郭璞 《山海经图赞·葪柏》:“食之忘寒。”92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狠(艹头)hen,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1大騩之山。大騩山一名具茨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国语·郑语》:史伯谓郑桓公云,“主芣騩而食溱、洧”。注:“芣、騩, 山名。”騩即大騩山。。”《汉书·地理志上》:“﹝ 河南郡 ﹞ 密 ,故国。有大騩山 ,潩水所出。”2青垩。《说文》:“垩,白涂也。”《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谷梁传·庄公二十三年》“天子诸侯黝垩。”后泛指可用来涂饰的各色泥土。如蓍:《龟·系辞》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著龟。蓍草和龟甲。古时用以占卜。蓍草与大龟,是占卜吉凶的用具。曰狠(艹头)hen: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狠心的狠,念xiu。《康熙字典》无此字。一种草的名字。不夭:《逍遥游》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夭”, 夭折,逝去,死也。腹病:腹部疾病。93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tui/gui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1十有九山: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苦山山系名。河南伊川县绵延至中牟县)、鼓钟之山(或山西省垣曲县历山镇望仙村北或河南嵩县境内)、姑瑶之山(河南省偃师市西)、苦山(河南省伊川县北)、堵山(平顶山河南镇平县北赵家湾水库旁)、放皋之山(河南伊川县境内)、大苦之山(紫云山郑州和洛阳交界处)、半石之山(河南登封市西)、少室之山(河南登封市西北)、泰室之山(嵩山少室山河南省登封县北)、讲山(河南登封市北部唐庄乡北境与太室山南北相对)、婴梁之山(河南巩义市夹津口镇石井东涉村镇大平头罗泉西小平山北至坞罗五里湾统称婴梁山)、浮戏之山(一名方山河南荥阳市西南汜水镇东南三十二里)、少陉之山(河南省荥阳市东南部新密边境山脉)、太山(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太山乡北部)、末山(河南新郑市郭店镇东境、孟庄镇西境)、役山(新郑市孟庄镇西南部)、敏山(七敏山河南省新密市与禹州市交界)、大騩之山(河南新密市东南)。2千一百八十四里。3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图腾)。其祠(祭品):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4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这三座冢坟祭品):太牢之具(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图腾),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图腾)。94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shu檀。雎ju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1荆山之首,曰景山。荆山位于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 、汉江西岸 。盘亘省境西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南止荆门—当阳一线,长约150公里;西至远安沮水地堑,东到荆门—南漳一线,宽约20~30公里。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满山生长荆条灌木,故名。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由石灰岩组成,属燕山隆起褶皱带,是强烈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区。北、南段均为强烈褶皱和复杂断层地区,北段褶皱紧密,多逆掩断层;南段褶皱稍缓,以块状断层为主。地貌西北部山高谷深;东南部山低谷浅,均为喀斯特式中、低山地。山岭多呈狭长形,山顶大致等高。喀斯特漏斗(溶斗)、溶蚀洼地均发育于山顶面上,属山原期喀斯特形态。其高度由西北向东南略减,海拔一般为1200~1800米,主峰聚龙山1852米,最高点望佛山1946米。长江支流沮、漳河源于山南,汉江支流蛮河源于山北。以松、杉、栎树种为主。特产有黑、白木耳、茶叶、桑蚕,并有天麻、丹皮、杜仲、桔梗等药材及獐、鹿、野猪等动物。矿藏有磷、煤、铁等。磷矿已开发利用作肥料。名胜古迹有抱璞岩、白马洞、响水洞等。其中抱璞岩传为春秋时代卞和得玉处。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孔传:“荆山在荆州。”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故有荆山楚源之说。又,陕西省富平县西南、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安徽省怀远县西南、甘肃省灵台县,有异地同名之荆山。杨守敬疏荆山即景山。《水经注疏·三峡注补》远安清溪北即景山。2雎ju水东南流注于江。杨守敬雎沮同。沮水源出于湖北省房县西南荆山的河川。东南流径远安至当阳与漳水汇合,南流至枝江、江陵县注入长江。沮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系长江一级支流。跨襄阳、宜昌、荆州及荆门等地市,流域面积7339平方公里,平均宽度26公里,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游地区为荆山山地,地势高峻,河流穿行于丛山之间。中游为低山丘陵,下游进入江汉平原边缘,地势开阔坦荡。沮漳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为漳河,西支为沮河,西支较长为干流,源出于湖北省保康县欧家店大湾,流经保康、南漳、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于荆州市李埠镇临江寺入长江。沮漳河集水面积7305平方公里,支流164条。其中沮河河段长230km,集水面积3353 平方公里,支流67条。东支漳河源出保康县龙坪乡黄龙洞沟,流经南漳、远安县于当阳市河溶镇两河口与沮河相会,长190km,集水面积2968 平方公里,支流84条。沮河在当阳玉泉镇北门有百里长渠分流灌溉,南流至枝江市问安镇凤台回归沮漳河。上游建有漳河、巩河两座大型水库,中型水库7座。《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沮河、漳河,均发源于湖北西部著名大山――荆山。《山海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沮水出焉,东南流于江。”又云:“东北百里,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于沮。”《水经注》:“沮水去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之首也。山峰霞举,峻岭层云。……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沮水又南经当阳县北,过麦城与楚昭王墓,又南与漳水合焉。”3木多杼shu檀:《尔雅·释木》栩杼。《疏》栩一名杼,柞树也。《说文》:“檀,木也。”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毛传:“檀,强韧之木。”又《大雅·大明》:“檀车煌煌。”朱熹集传:“檀,坚木,宜为车者也。”唐李贺《感春》:“急语向檀槽。”王琦注:“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丹粟,郭璞 注:“细丹砂如粟也。《吕氏春秋·求人》:“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文鱼:文鱼因其俯视观赏形状像汉字“文”而得名,又名纹鱼,起源于草金鱼。金玉:荆山首曰景山,即卞和抱璞处。西周以前,房县为彭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房县金属矿产有:铅、锌、铜、镁、铁、锰钒等7种;非金属矿产有:磷、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煤、石材(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矿泉水(地热)以及粘土、砂石等72种。神农架1970年由房县划出,保康明清时期由房县划出。神农架在房县南部,保康在房县东南。所以黑暗传有很大可能发源于房。唐中宗流放房县带来的宫廷文化,如房县的敬酒文化,吃饭摆菜的方式,说话等等红白喜事更能看出,和十堰地区和襄阳地区有所不同。还有汉代的黄香,在小西关有黄孝子祠遗址,碑文尚在,明代御赐忠孝名邦挂在当时城东门,忠说的是尹吉甫,孝说的是黄香。95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犛mao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多橘櫾you,其草多竹。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其中多黄金,多鲛鱼。其兽多闾麋。1荆山。荆山位于湖北省西部,长约150公里,海拔在1200~1800米之间。荆山主峰聚龙山,海拔1852米。长江支流沮河、漳河以及汉江支流蛮河发源于此山。2漳水东南流注于雎。漳河发源于南漳三景庄龙潭顶,海拔 1220.5 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远安、荆门,至当阳两河口与沮河汇合,全长 207 公里。沮漳河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为漳河,西支为沮河,西支较长为干流,源出于湖北省保康县欧家店大湾,流经保康、南漳、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于荆州市李埠镇临江寺入长江。沮漳河集水面积7305平方公里,支流164条。其中沮河河段长230km,集水面积3353 平方公里,支流67条。东支漳河源出保康县龙坪乡黄龙洞沟,流经南漳、远安县于当阳市河溶镇两河口与沮河相会,长190km,集水面积2968 平方公里,支流84条。沮河在当阳玉泉镇北门有百里长渠分流灌溉,南流至枝江市问安镇凤台回归沮漳河。3犛mao牛。犛牛是中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产家畜。多豹虎。豹别称: 金钱豹,文豹,花豹,豹虎 。多松柏。松树与柏树。多橘櫾you。櫾古同“柚”:“荆山多橘櫾。”其草多竹。竹,又名竹子。有毛竹、麻竹、箭竹、山竹、水竹、楠竹等。多黄金,指金属矿。多鲛鱼。鲛鱼就是鲨鱼。形态都像鱼,眼青颊赤,背部有长毛,腹下有翅,味道肥美,南方人喜欢食用。多闾麋。似鹿而较大的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96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huo,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神(单虫虫上下)(鼍tuo)围处之,其状如人面,而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1骄山。在今湖北境内。以神农架《楚居》大岩屋为座标点,“东北百里,曰荆山”,“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则山在保康。保康县隶属湖北省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阳,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所有河沟从属于南河、沮河、蛮河三大水系。《荆山楚源》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是襄阳市保康、南漳文化品牌。五道峡春秋楚国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汤池峡温泉位于湖北保康县城南16.5公里处。野生动物种类241种,有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颈雉、苍鹰、果子狸、猪獾、野猪等1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沮、漳:沮漳流域。源出湖北省保康县欧家店大湾,流径保康、南漳、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于荆州市李埠镇临江寺入长江。3青雘。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松柏:松柏树。桃枝:矮竹。钩端:刺竹。郭璞注:“钩端,桃枝属。” 袁珂校注:“桃枝,竹名。”神鼍(单虫虫上下):传说中的神名(参见野生动物)。97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ji,其鸟多白鷮jiao,多翟,多鸩zhen。1女几之山。女几山,今湖北荆门市西北接南漳界。女几山在今湖北省荆门市西北部的圣境山。南漳县,隶属湖北省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南漳境内已有多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并且发现了罗川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南漳境内有人类活动的文明史有4600年以上。南漳县东临宜城,西接保康,东北与襄城为邻,西北同谷城接壤,南依远安,东南与荆门毗连。漳河:古时称南漳河,以别于山西的清漳和浊漳,发源薛坪的三景庄,经板桥、巡检、肖堰、东巩向东南流,于东巩出境,于沮水汇合于当阳,在江陵流入长江。境内干、支流总长593.7公里,流域面积1140平方公里。沮河:亦名沮水。发源于保康响铃沟,由峡口入境,经通城河、于百福头入远安,在当阳与漳水汇合。境内河流长140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荆门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为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其年代距今约5300-4600年,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屈家岭遗址遗存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中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对于研究我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荆门市地处汉江中下游,境内有汉江、漳河、长湖、府环河四大水系。2玉,黄金,指荆山东麓矿产。豹虎,豹子属于猫科动物,颜色鲜艳,又名金钱豹和豹虎。闾麋麖麂ji,麋似鹿而小,黑色。荆山闾麋,羚㚟似兔,而鹿脚青色。兽类。白鷮jiao,鷮野鸡的一种。翟,指长尾的野鸡。鸩zhen,一种毒鸟。《五经异义》毒性源于岭南多蛇,鸩鸟以动物为食。98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huò。洈wei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1宜诸之山:宜诸山,今湖北当阳荆山剃刀岭492米。当阳古为权国。战国时,秦始建当阳县,属南郡,距今22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阳境内的赵家湖、马家林、刘家河、杨家河等地,先后发掘古遗址、古墓群,从出土文物中,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沿沮、漳河流域,已形成原始社会群落,开始农牧业生产。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置南郡,始设当阳县。其境东临汉水,西抵沮河,南至麦城,北达今荆门中部。2洈wei水南流注于漳。在今湖北当阳市剃刀岭492米水出纳马河姚河南流入漳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八经》: 宜诸之山 “洈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水经· 漳水注》: “漳水又南,洈水注之。” 《清一统志·荆门州》: 洈水 “按 《水经注》所言洈水,以其地考之,河溶东南洋子港、流花珰、界溪港诸水当是”。 东晋前,河溶是枝江北境边界上的一个小镇,叫乌扶邑。河溶镇地处漳东丘陵区,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境内最高点三星山位于前华村,海拔110米。3白玉。颜色呈脂白色,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金玉。黄金与珠玉。珍宝的通称。青雘: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99又东北三百五十里,曰纶山,其木多梓枏,多桃枝,多柤、栗、橘、櫾,其兽多闾、麈zhu、麢(羚ling)、㚟chuo。1guān/lún山:。今湖北大洪山。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北,绵亘随州、荆门两地四市区(随州曾都区、随县,荆门钟祥、京山),山势余脉延至宜城、枣阳地区,盘基百里。山脉略成三角形,长约160千米,宽20-70千米,面积2100平方千米。大洪山山脉大部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境内,主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境内。大洪山自古名称很多,《读史方舆纪要》名为涢山、绿林山、大湖山、大洪山。地名,《左传·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注》纶,虞邑。纶在今河南虞城东南。②梓:梓树。枏:同“楠”楠木。桃枝:矮竹。柤(zhā):同“楂”,指山楂。櫾(yòu):同“柚”。 闾(lǚ):兽名。麈(zhǔ):鹿一类的动物。㚟(chuò):兽名。雪豹。100又东二百里,曰陆陒gui之山,其上多㻬琈之玉,其下多垩,其木多杻、橿。1陆陒gui之山,陆陒山今湖北省孝感市的大悟山。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中部,地处桐柏山、大别山之南,长江以北,汉江以东,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及仙桃市毗邻,北与河南省信阳市交界,西接随州、荆门、天门等市县,东连黄冈市的红安县与武汉市的黄陂区。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2㻬琈tú fú之玉:一种美玉。垩è:白色土可粉饰墙壁。杻:杻niǔ一种树。《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xí有杻。《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尔雅》杻,檍。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其上多杻。橿jiāng:一种树,木材坚韧,可做车轮,其木则柽松楔稷,槾柏杻橿。(待续)


作者简介—--屈原杨守敬诸子百家解读《山海经》----杨世灿杨泽甦宏杨泽未冬----杨氏第十七世孙杨永壹文杨永雯壹统稿


杨世灿,男,宜都人。副研究员。代表作中华书局出版《水经注疏补》《屈原研究》等。系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宜昌屈原学会学术顾问。

发布于 2025-08-07 18:14
收藏
1
上一篇:女人们必看,警惕!这25款产品,购买需谨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