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徕卡达人?揭秘摄影界的六妹、七妹与八妹传奇

想成为徕卡达人?揭秘摄影界的六妹、七妹与八妹传奇"/

哈哈,你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形象!
在徕卡(Leica)的爱好者圈子里,"六妹、七妹和八妹" 是非常有名的昵称,她们指的是徕卡相机历史上非常成功且极具代表性的三款自动测距相机:
1. "六妹 (SIX SISTER): 徕卡 M6" 发布于 1998 年。 被许多人认为是徕卡 M 系列相机中设计最完美、最均衡的型号之一。它继承了 M 系列的经典设计,但在机械结构和操作逻辑上做了不少改进,例如增加了快门速度预选、更舒适的快门按钮、内置闪光灯热靴等,更符合现代使用习惯,同时保持了纯粹的光学素质和机械快门的核心魅力。M6 的成功使其成为 M 系列的销量顶峰之一。
2. "七妹 (SEVEN SISTER): 徕卡 M7" 发布于 2001 年。 M7 是一款非常特别的相机,它首次在 M 系列上引入了"电子快门"。这意味着它可以使用徕卡 M 系列独有的 28mm Summicron-M 镜头(其他 M 系列相机只有机械快门,无法使用此电子快门镜头)。虽然电子快门在低速拍摄和视频录制方面有优势,但也

相关内容:

想成为徕卡达人?你认识六妹、七妹与八妹么君峰徕卡

刚接触徕卡难免会听人讲什么六妹、七妹、八妹,亦或是六枚玉、七枚玉、八枚玉,小编刚听到这些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都是徕卡的镜头。今天就把这几个“妹妹”的资料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Leica的八枚玉是一枚镜头,她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Summicron 35mm F2第一代”。八枚玉是个爱称,最早是日本人给起的,意思很简单,她是由八枚镜片组成的。用以区别第二代的“六枚玉”和第三代的“七枚玉”。这原本是一个泛泛而指的名称,世上有八枚镜片结构的镜头也绝非独此一家,但是随着这枚镜头被渐渐神话,这个名字也基本上被她霸占了。

八妹,第一代M35/2,用了8片玻璃,日本摄影爱好者对镜头玻璃戏称为玉,所以八枚玉的别名开始流行。八妹的从光学素质上说在徕卡35/2系列里是垫底的,但光学素质不等于好照片,很多时候先天条件不好的镜头拍摄照片反而更有味道,因此八妹的出片以极低的反差、灰阶丰富而闻名(低反差的镜头通常分辨率不高,但颜色过度会非常丰富),加上一些市场上的商业需要,导致八枚玉的好评如潮。

八枚玉诞生在1958年,正是Leica的黄金时期。八枚玉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金属制成的银色镜身小巧美观。用手转动那精巧的光圈环,对焦环,如丝一般的操作感。她有一个雕刻精细的对焦手柄,在对焦无限远处可以锁住,据说有不少人就为了这个无限远锁的做工和上锁的手感对八枚玉发狂。即便不是一枚镜头,她也是一个漂亮的工艺品,放在玻璃橱里做装饰品也让人百看不厌。

然而她不仅是一个工艺品,她是一枚镜头,一枚当年的顶级镜头,即便在今天,她的成像仍然让无数摄影爱好者着迷。她秀外慧中,几近完美。以至于在1969年八枚玉停产以后的40年中,她的后继者们始终在她的光辉之下,无法超越。

六妹,第二代M35/2,因为八妹工艺、成本太高,所以六枚压缩了成本,只有六片玻璃。成像素质比八妹好不少,分辨率也提升不少,刚出来的时候很受欢迎,但后面七妹一出来就很尴尬了,比光学比不过七妹,比味道比不过八妹。

七妹,第三代M35/2,七片玻璃,分辨率比六枚、八妹都高,低反差仅次于八妹,焦外比较有特色所以有些拥护者称它为焦外之皇(这个观点见仁见智了,我觉得大部分是商业需要),属于很平均的一个镜头,有八妹的味道,有更好的光学素质。

以上镜头,都是传统胶片镜头,用于数码上有时候不如在胶片上的表现好,尤其是转接使用,数码时代光学最突出还是M35/2A这个镜头,第四代的M35/2镜头,七妹的代替者。

如何辨别:

这款镜头的所有设计版本都极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锐利。虽然,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设计和光学表现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现往往越优秀。所有版本镜头的对焦环上都有一个方便的对焦杆。

第一版(八妹)1958-1969年生产,银色,有眼镜的版本是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无眼镜的版本是为了M2而生产,产量较有眼镜版本为多。此镜在二手交易时多注意镜片是否有雾状。编号是164000-2316000(1958年-1969年)早期是L39罗口,后期改成M口。

第二版(银色六妹)产于1969-1973年,银色六片镜,编号自2316001起,与传统的光圈转环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编号是2316001-2874000,都是M口。E39。

第三版(黑色六妹)产于1973-1979年,黑色6片镜,编号自2646001起,E39。编号是2316001-2874000,都是M口。E39。

第四版(黑色七妹)产于1980-1998年,黑色和银色7片镜,E39。光圈转环是椭圆形:F值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小些,而手控部分的光圈环比较大。这种设计非常便于使用。银色版号看得多,但也比黑色版重许多。早期镜头在滤镜接口处有“LEITZ ENS MADE IN CANADA”,而镜头编号印在光圈环后。后期镜头则是“LEICA”和镜头编号都印在滤镜接环处。此镜二手多见,价格便宜。虽然35/2 asph. 在光圈全开时的表现更好,收小光圈后,两镜难分优劣。编号是2970001-731000,M卡口。

第五版(也就是现在还在生产的非球面版),编号从3731001开始,还在产)七片五组,一片非球面镜片。区分他们直接查编号就可以了,这是最省事的办法,外观也可以区分,就不一一介绍了。成象特点主要是早期八枚,反差较低,镀膜较差,但成象柔和,后期反差越来越高,过渡越来越硬。具体细节,不一一说明,可以去查查资料或看看别人拍的样片,这东西很主观,不好下结论,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成象比较均衡的是第四版,也就是七枚。

关注徕卡相机微信公众号“君峰徕卡” 长按此处添加▷ JFLEICAclub 复制到V信添加朋友黏贴即可关注!获取更多专业徕卡评测、徕卡资讯、摄影技巧。还能免费领取徕卡中文说明书和最新官方固件,挑选百种徕卡相机、配件。

发布于 2025-08-07 18:13
收藏
1
上一篇:探秘曲艺行话术语,揭秘传统艺术语言的魅力 下一篇:女人们必看,警惕!这25款产品,购买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