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藏着一座被自然与人文浸润的宝藏城市 —— 毕节。这里是贵州金三角的重要一角,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织金洞的奇幻景观吸引着八方来客,而高原人民的豪放与热情,更化作舌尖上的万千滋味,酝酿出一道道令人难忘的特色美食。
清晨的毕节街头,最动人的香气来自金沙羊肉粉。作为非遗美食的它,选用本地散养的黑山羊,肉质软硬恰到好处,搭配微酸鲜滑的粗米粉,浇上一勺红艳的油辣椒,汤汁鲜香得能连喝三碗。米粉雪白筋道,羊肉肥瘦相间,一口下去,酸辣鲜爽直冲天灵盖,唤醒整个清晨的活力。

(网络图片)
威宁火腿则是毕节人引以为傲的 “肉中黄金”。高原黑毛猪的后腿经岁月腌渍,表面覆着层黑绿盐霜,竹签轻扎便有醇厚肉香溢出。切开后,切面色泽如玛瑙,骨小皮薄,肉质细嫩得能透光。无论是生吃尝其本味,还是蒸炒提香,都不腻口,足以与金华火腿分庭抗礼。

(网络图片)
大方豆干藏着黔西北的质朴匠心。选料取水皆有讲究,无任何添加剂的纯绿色豆干,自带清冽的豆香。捏在手里弹性十足,嚼起来韧劲十足,蘸上当地特有的辣椒面,辣爽与豆香碰撞,是街头巷尾最接地气的解馋神器。

(网络图片)
毕节汤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汤圆的想象。寻常汤圆馅无非芝麻、花生,而这里的汤圆却能尝到火腿的咸香、玫瑰的芬芳、核桃的醇厚…… 十几种馅料藏着毕节人的巧思,咬破软糯的外皮,每一口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网络图片)
黔西县的糍粑包豆腐,是街头小摊的烟火代表作。把滚烫的糍粑摊成薄饼,裹进大方豆干、肉沫、大头菜和辣椒,煎至金黄。底部的锅巴焦脆作响,外皮柔韧,内馅鲜香浓郁,一口下去,多层次的口感在舌尖炸开。

(网络图片)
威宁荞酥是高原馈赠的甜蜜。以苦荞面粉为主料,混入猪油、鸡蛋、玫瑰糖等配料,烤得金黄油亮。扁圆或扁方的模样憨态可掬,入口香酥松散,甜而不腻,苦荞的清香在唇齿间流转,是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贴心小点。

(网络图片)
织金发粑像一朵盛开在蒸笼里的白云。糯米经发酵后蒸制而成,白得透亮,软得像海绵,却带着恰到好处的韧性。咬一口,清甜中带着发酵的微酸,简单纯粹的味道,是织金人家餐桌上的温情。

(网络图片)
威宁小粑粑藏着市井的丰盈。面粉与荞麦粉揉成的面皮,裹进火腿、腌菜、豆腐等馅料,在平底锅里焖至底面焦黄。表皮柔软,内馅咸香,一口下去,馅料的汁水混着焦脆的锅巴,是赶集时最暖心的慰藉。

(网络图片)
而威宁洋芋,堪称毕节人餐桌上的 “万能主角”。作为 “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的骄傲,它可蒸可煮、可炸可炒,早餐的洋芋粑、午餐的洋芋片、晚餐的洋芋汤…… 一天三顿换着花样吃,却始终吃不腻,藏着高原人对土地最质朴的热爱。

(网络图片)
在毕节,每道美食都是山水与人文的结晶。多民族的智慧在烟火中交融,高原的馈赠在舌尖上绽放。当你漫步织金洞的奇幻景观后,不妨循着香气走进街头巷尾,让这些带着温度的味道,告诉你一个更鲜活的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