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音787“梦想飞机”的事故,确实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该机型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您提到的“三大离奇真相”和“美印互撕”,可能指的是早期事故(如2014年埃塞俄比亚航空302号班机坠毁和2018年印尼狮航610号班机坠毁)后引发的一些争议和猜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所谓的“离奇真相”大多缺乏确凿证据,更多是媒体渲染、网络猜测或对事故调查初期信息的误读。" 而美印之间的“互撕”,主要是在地缘政治和商业竞争背景下,围绕飞机残骸处理、事故调查权限、以及未来合作(如印度购买波音飞机)等问题产生的摩擦,并非直接指向事故责任方。
"目前,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和波音公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5月,波音787共发生过13起机身损毁(毁毁)事故,其中10起导致飞机完全损毁,造成346人死亡。"
以下是围绕波音787事故的一些关键信息和争议点,可能部分回应了您提到的“离奇真相”和“美印互撕”背后的担忧:
1. "电池系统问题(锂电池):"
"事实:" 早期两起致命事故(埃塞俄比亚

波音787飞机在印度坠毁爆炸,炸出了三个离奇真相,事故究竟是谁的锅,美国人说是印度人不会操作,印度人说是飞机有问题,又捅大篓子了,你以为波音得完蛋了吧,真相却格外扎心,人家日子好过的很,订单都排到2030年了,这背后又显露出国际航空产业什么困境呢,我们今天一条视频把所有问题都扒清楚。
先说这场空难的三个离奇真相:首先,从官方显示的数据来看,飞机起飞后一分钟后就失去信号,最终传回来的飞行高度是0,也就是说,飞机起飞即着落,堪称史无前例。其次,波音飞机最近几年虽然名气不好,但这是波音787型号首次发生空难。另外,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300人,飞机坠落在人口稠密区域,撞上了一栋医院的宿舍楼,地面死了多少人,很可能超出想象。波音果然又出事了,注意我的用词,“果然”,“又”,什么意思呢,觉得要出事,真的应验了,而且不止一次。为什么觉得波音要出事,你去网上随便打“波音”两个字看看,出来的保证都是“鬼故事”:

2023年6月,波音一架印度飞往旧金山的777飞机发动机故障,在俄罗斯迫降;2024年1月,一架737飞机在美国起飞后不久,机舱的门塞掉了。8天后,还是波音737,在飞行途中机舱门玻璃出现裂缝,风呼呼的灌进来,一个星期后,波音757在美国亚特兰大市起飞后不久,轮胎突然掉了。2024年12月,韩国济州岛一架737飞机降落时冲出跑道起火,最终导致179人遇难,再加上印度这个事,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厨房看到一只蟑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成千上百只了,从737到787,波音飞机几乎所有型号都有事故上过新闻,只剩下747一个独苗了,747是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专机就是747,该不会下次轮到他倒霉了吧?
事故一出来,全球陷入了沉默,只有美国和印度人在互相推卸责任,印度人说,这绝对是波音的问题,这家公司前科太多了,787交付给印度之后,不是电池有问题,就是发动机又问题,美国人绝对在造飞机的时候就开了小差,走了捷径。美国人也不甘示弱啊,联邦航空局第一时间为波音公司洗地,什么怪事到了印度都可能发生,别的不看,你就去看印度机场那跑道,宽度只有45米,只有国际标准的一半,印度人为了省点钱,这几年的骚操作可不少,不是减少飞机的检修,就是缩减对飞行员的培训,印度不出事谁出事呢?

双方你来我往是异常激烈,说什么都没用,黑匣子已经找到,真相马上就会揭晓,不管是谁的问题,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心理阴影算是种下了,听到波音两个字都会发抖,只要有的选,一定要避开波音,可我要告诉你一个扎心的真相,很多时候你根本没得选,这件事情短期内对波音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股价跌一跌,而且没准过几天,人家又能涨回来。
全世界能够自己研发生产并且往外卖客机的公司只有三家:法国的空客、美国的波音和中国的商飞,在全球现役客机当中,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占比超过了95%,绝对的垄断地位,两家公司手里的订单超过了万架,按照波音现在的产能来计算,就算是以后不接新单了,要把现在的订单全消化完,生产周期也已经排到了2030年,波音缺客户吗?压根不缺!有人可能要说了,这些航空公司都是傻子吗,难道不能去买法国空客吗,
真相是已经下了订单的如果违约,违约金可能比飞机的制造价格还要高,转头去向法国下订单吧,人家就算生产线全开,机器开冒烟,工人三班倒,一年的产能也就只有几百架飞机,现在全球航空的飞机缺口有几万架,排队排到你哭,能等就等着吧,离开了波音,短时间内很多航空公司就会陷入无机可用的尴尬困境。

有人又说了,我们的商飞C919呢,我们多生产一点填补上空白不就好了吗,从2022年交付了第一架飞机以来,C919目前交付的飞机总量只有十多架,数字虽然在稳步增长,但和波音、空客比起来,交付能力上的差距还很大,更关键的是,造飞机不像造汽车,不是你加班加点能赶进度的,像国家之间适航体系的互认,飞机售后保障网络的布局,还有运营数据的积累等等,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不管你承不承认,波音公司短时间内都死不了,有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中美关税战之后,我们曾经拒收了三架波音飞机,结果你猜怎么着,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都打电话给波音抢着要中国拒收的飞机,波音CEO甚至放话出来,波音不需要依赖中国市场。现实很扎心,但是不是没人治得了波音呢,也不见得,有句话说得好,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巨头公司跌下神坛,和美国霸权的衰亡一样,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而且现在波音问题频发,给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窗口期。就在前不久,
美国禁止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等企业向中国提供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暂停向中国出口C919所需的发动机和关键航电系统,还不允许美国人参与项目的研发,不再审批科技飞行许可证,可谓是阴招频出,可现在美国自己的航空产业惹了一身骚,订单肯定受到影响,如果美国一味打压中国,就会便宜了法国空客,可如果美国想要在其中有所制衡,就可能暂时松一松对我们的管制。再者说了,波音出了这么多问题,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别人付了费的血泪课程,也足够中国航空企业好好上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