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寻宝,夏日赶海乐翻天
“赶海” (gǎn hǎi) 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中文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在特定时间(通常是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捞海洋生物(如螃蟹、海螺、小鱼、贝类等)的活动。
以下是关于“赶海”的一些关键点:
1. "字面意思":字面上是“赶往海边”或“趁着(潮水退去)去海边”。这里的“赶”字非常形象,强调了要在潮水退去的有限时间内行动,否则潮水会再次涨上来。
2. "时间":通常在"退潮时"进行。需要观察潮汐时间,选择退潮的时段。
3. "地点":在"海边",特别是潮间带(intertidal zone),也就是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海滩、岩石缝隙或泥滩区域。
4. "目的":为了"捕捞或采集"海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各种海鲜。
5. "工具":人们会使用各种工具,如小桶、网兜、耙子、小铲子、徒手等。
6. "文化/体验":
"休闲娱乐":对很多人来说,赶海是一种放松、亲近自然、体验海边乐趣的活动。
"获取食物":在一些沿海社区,赶海是获取新鲜海产、补充生活食物
相关内容:
◎作者:深圳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四年级 高泉林
◎指导老师:任丽萍
今天终于能去赶海啦!几周前妈妈就说要带我去赶海,一开始我还以为赶海是跟着海浪跑呢,后来才知道想错了,原来赶海指的是到海边挖螃蟹、拾贝壳。这可太有趣了,我一直都在盼着这天的到来。
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来到惠州东升岛。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甚至有些刺眼。海风轻拂,夹着一点咸腥味,这就是“海的味道”吧。蔚蓝的天空、湛蓝的海水,眼前一片或深或浅的蓝,层次分明却又海天相接。快艇飞驰,划出一道道水花,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天上白鹭飞舞,一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好风光。
抵达目的地——无人小岛,赶海正式开始。
换上赶海服,戴好手套,领了蛤蜊耙,我和爸爸开工。“开挖!”随着我的大嗓门一声令下,爸爸和我先把最上面一层的鹅卵石层挖开,一只蛤蜊也没有;我们继续往下挖,挖到沙石层了,可是蛤蜊躲在哪儿呢?再往下挖,海水已经渗出来了,但仍然不见蛤蜊的影子。
“是不是今天不适合挖蛤蜊啊?”我问爸爸。
“别泄气,耐心点。”再挖……哈哈,终于挖到蛤蜊啦!我小心翼翼地把挖到的第一只蛤蜊捡起,放在手心里端详。只见那蛤蜊条纹分明,白色的硬壳上长着棕色的花纹,横竖交错,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简直就是天然的工艺品。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
带着挖出蛤蜊的兴奋,我和爸爸挖得更带劲了,“我们要挖深!挖宽!挖多!”渐渐地,我们的收获小桶越装越多,我也越挖越激动,干脆扔下耙子,直接搬走大石头,徒手挖了起来……随着周边的小沙堆越堆越高,我们收获的蛤蜊也越来越多,看着大丰收的水桶,我的成就感满满。
不知不觉,到了要离开小岛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忙着收拾岛上的垃圾,将它们带回岸上,减少对海洋生物的伤害。
赶海真有趣,我盼着下一次再去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