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革命的漫漫长路上,多少骁勇善战的元帅将军,驰骋沙场,身经百战,斩敌首级于马下,戍卫国土,开盛世太平。
然而,自古所谓铁汉柔情,其中不乏善战者,同时兼具满腹才华,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浪漫的诗人,陈毅元帅就是其中之一。

陈毅
而陈毅元帅更是用无数首缱绻的情诗,抱得佳人归,收获一段美满的姻缘。
然而,一向伉俪情深,感情和睦的陈毅夫妇,竟在一个深夜闹起了离婚,究竟所为何事?
最终闹剧如何收场的呢?陈毅夫妇又是怎样相知相遇相爱的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陈毅和夫人张茜的相遇,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缘分。
1938年2月,一艘停靠站汉口码头的客轮上,走出一位身着学生装的少女。

张茜
少女名叫张掌珠,后更名张茜,“茜”代表红色,寓意“染红这个世界”。
1922年6月,张茜生于武汉汉阳,父母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遂取名“张掌珠”,乳名“春兰”。
1934年,天资聪颖的张茜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1937年,张茜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

时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土遍布战火,张茜暗下决心,要为抗日救国出一份力。
1938年2月,张茜中断学业,悄悄离家后加入了新四军,也正是这个决定,使张茜与陈毅结缘。1938年8月,新四军军部到泾县云岭镇驻扎,而战地服务团就在新村,与其相距不到十里路的。服务团演出队到各支部表演的间隙,常请抗日前线的战士上台做报告。
“咱陈司令员是大学生,1919年就去法国勤工俭学,正经八百吃过洋面包,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

朱克靖
张茜听后,心中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也更加佩服起了陈毅,她为自己投身这支英雄部队而感到庆幸。优秀的环境促使本就聪颖好学的张茜愈发严于律己,她全身心致力于服务团的宣传演出工作。一次,张茜在军部大礼堂参与抗战宣传剧目《一年间》的演出,在其中扮演新娘子。舞台上的张茜一身红装,娇俏灵动,顾盼生辉,陈毅坐在席间,目光被张茜所深深吸引。演出一结束,陈毅就连夜找上了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向他询问张茜同志的感情生活。
张茜
聊着聊着,朱克靖后知后觉,捶了陈毅一下:“老陈,你是不是看上人家啦?”陈毅开门见山地表露了心意,并请朱团长找张茜做工作。张茜的人生轨迹,本不会和陈毅产生交集,然而,在一腔爱国热血的驱使下,张茜放弃了稳定优渥的生活,毅然参军报国,从而开始了一段良缘。
张茜与陈毅
然而,好事总是多磨的。张茜从朱团长口中得知了陈毅的心思,顿时脸飞红霞,心如小鹿乱撞。她自然是欣喜的,只是欣喜之中,更多的是惶恐和无措。陈司令文韬武略集于一身,自己只是服务团一个小小的文艺战士,得此爱慕实在受之有愧。此时,张茜尚不满17岁,不想过早谈婚论嫁。更重要的是,年少的她始终心怀文学梦,等到日寇除尽,国泰民安之时,她立志重返学校,在戏剧专业深造。
“看来过不了多久,你张茜同志就是高贵的领导夫人了。”

感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暮
想必是对张茜的处境有所耳闻,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陈毅主动找到张茜,与她推心置腹地聊了八个小时之久。
陈毅的真诚让张茜很是感动,这段时间承受的委屈在这一刻得以释然。这天深夜,陈毅首次送张茜回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张茜也终于决定坦荡地面对这段感情。“我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对你不做隐瞒,我是真心实意的。”

一番言论彻底堵住了悠悠众口,无人再在背后嚼舌根。“年龄差距不是主要的,我的学问和政治水平远不及他。
我要和他相称,成为伴侣和助手,只有发愤学习,才能缩小距离,我在各方面都要甘当小学生,拜他为师,从头学起,努力做到基本相称。”

1939年秋,张茜挥泪告别战地服务团,这是她革命征途的第一站,按捺住千般不舍,跟随陈毅前往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1940年2月6日,陈毅与张茜低调成婚。俩人没有举行复杂的仪式,将陈毅的办公室当做婚房,找来一些稻草铺在床上,又将两个“囍”字贴在门上。“春光照眼意如痴,愧我江南统锐师。
豪情廿载今何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所谓伉俪情深,正是如此。1943年11月,饶漱石策动“黄花塘”事件,陈毅受命奔赴延安,此行山高路远,加之张茜产下次子不过两个月,陈毅不忍妻子奔波受苦,于是决定独行。“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
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陈毅与妻儿
等陈毅抵达延安,已是次年2月了。而张茜则是在敌人环伺的环境下,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和健康,全由张茜瘦弱的肩膀一力扛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此期间,张茜开始自学英语,没有坚韧的毅力和远大的抱负,是万万做不到的。陈毅也时常在书信中鼓励张茜,这种刻骨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打动着陈毅。
男儿有贤妻,不遭祸事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的时代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知识和人才。如果没有辍学从军,张茜已经学有所成,此时的她,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唯有太平盛世,方能安心读书。



张茜嘴上这么说,手上却将俄语书收进书柜,转而拿出了外交用的英语书。对于妻子的付出,陈毅也是看在眼中,疼在心中。“我两次转工作,都是为了你,谁让你是我的丈夫呢。”

张茜随周总理出席外交活动
先是1940年新婚,张茜为了他放弃了心爱的服务团演出工作;再就是今天,为了自己又放弃了文学翻译事业。陈毅感慨之余,将妻子的好铭记在心,在《流水日记》中写道:然而,即使再恩爱的夫妻,也难免发生龃龉,甚至闹到了离婚的地步。晚年,戎马半生的陈毅落下了不少病根,身体欠安,张茜对丈夫的健康状况十分上心。“总结结婚十数载,我甚得她的帮助,家有贤妻,男儿不遭愤事,此语信然。”


周恩来夫妇与陈毅夫妇
虽然陈毅乐得当个“妻管严”,但也有冲动发怒的时候。1964年的一天,陈毅外交出访归来,代表团在宾馆举行联欢,很是热闹。陈毅也是乐不思蜀,喝了个尽兴,饮酒欢闹直到凌晨才回家,早就把张茜嘱咐的“早回家,少喝酒”忘得一干二净。张茜在家久等丈夫不归,心中憋着怒气,隐忍不发。陈毅年逾花甲,又有心脏病,出访像打仗一样连轴转,本就辛苦,好不容易回来了,又纵情饮酒,糟蹋身体。
张茜闻言,却是故意不理不睬,誓要给个教训。陈毅敲门数次,里面都没有回应,酒醒了一半,这才反应过来妻子在赌气。陈毅借着酒劲,也动了怒,隔着门大喊道:“离婚!这日子不过了。”“春兰,春兰,开门,我回来了。”

没过几天,周总理就组了个饭局,罗瑞卿夫妇、陈毅夫妇共同聚餐叙旧。“小张别怕,太不像话了,我和恩来为你做主。”

周恩来与邓颖超
饭后,众人一同漫步花园,干净的天空上几只风筝正迎风翱翔。周总理借机走到张茜身边,慈祥地笑道:张茜立刻明白了周总理的意思,惭愧地说道:“谢谢总理关心,您都知道啦,我明白了。”陈毅此时正不紧不慢地跟在张茜后面,夫妻俩已经冷战多日,不曾说过一句话。“小张,我给你一个小建议,你管陈老总呢,也要像放风筝,线头在你手里就好,线绳要松紧有度,如果绷得太紧,‘嘭’的一声,断线了,风筝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