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挂名申报,货物由实际卖家出运;
- 参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以统一报关方式集拼出货;
- 借用物流商或其他第三方出口资质进行清关申报。


平台端:信息穿透成为常态
平台已不再是监管的“盲区”。诚如上文所言,自第15号公告起,平台需主动上报卖家身份与收入数据,税务责任压实至交易起点。平台的角色,正在从撮合者转向申报义务人,“藏身平台”的时代正在终结。如果说国内已将平台监管纳入制度化轨道,那么放眼海外,政策趋严亦在同步上演。AMZ123了解到,此前意大利税务部门对亚马逊欧洲公司发起调查,指控其未为部分第三方卖家如实申报并代缴VAT,涉案金额高达12亿欧元。而该事件被业内广泛视为欧洲对平台税务责任认定趋严的重要信号。
市场端:产品与申报绑定愈发紧密
税务风险正从“账面问题”延伸至商品本身。除了平台报人、出口报货,如今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也开始被“反查”到产品维度。此前AMZ123在文章中提到,有卖家因低申报被美国海关抽查,一票货刚补完税,随即被要求补交三年内共36票资料,预估补税金额高达200万元。这场“翻旧账”让卖家直言措手不及,甚至影响到后续账号运营与法人入境。类似案例在业内并非个例。韩国海关此前也查获多起原产地造假案件,不少出口美国的中国商品在中转环节被非法贴上“Made in Korea”标签,以规避关税政策。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其中约97%均指向美国市场,部分货物已流入当地,其余仍在港口查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