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这一辈子,赤手空拳而来,走的时候,名位权力、古董存款,一样都带不走。这道理大家都懂,可既然佛教讲生命有轮回,那到底有没有一种财富,是真正属于自己,能在生命轮回中帮到自己的呢?
生于世间,财富、名望、权力、健康,这些都能统称为 “福报”。释迦牟尼佛多次开示,“信、戒、闻、惭、愧、舍、慧”,合称 “七圣财” 。这不仅是能跟着轮回傍身的财富,更能帮我们解脱轮回,成就无上菩提。《宝积经》里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 这七种是圣者佛菩萨们所欢喜的,是圣者们的财富,所以叫 “七圣财” 。世间的财富并不坚固,容易因各种原因损失。但拥有这七种圣法财,不管男女和身份,都能获得现生及来世的善果。有智慧又有福报,这可是善根深厚的贤者才能识得,并依之奉行的真理。下面,咱就来好好扒一扒这 “七圣财” 背后的故事。
信财:信仰的力量
“信财”,就是有了信受正法的财富。佛法是佛陀教导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的方法,能信受三宝,净心不疑,肯定能趋吉避凶,蒙佛护念。信就像双手,人一走进佛法这座 “宝山”,就能自在地采宝。有了信,能增长一切善法,消除所有疑惑。《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对佛法有了信仰,自然就会按佛陀开示的,不造恶业、增长善业,今生和未来的福报,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生活里,这样的例子不少。我认识一位朋友,曾经生活陷入低谷,事业失败、家庭也不和睦。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佛法,他选择相信佛法中的因果与智慧,开始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慢慢地,他的事业有了起色,家庭关系也改善了。他常说,是心中的这份信仰,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这就是信财的力量,它能让人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坚定前行。
戒财:自律的回报
“戒财”,是谨守戒律得来的财富。戒,是规范自身的身体行为、语言和起心动念,制止 “身口意” 造作恶业。往小了说,能让我们在轮回中免堕三恶道;往大了说,是修行善法的阶梯,能让我们未来世再遇佛法、得到善知识教导,就像火车驶入正确轨道,助我们迈向解脱的终极目标。
就拿生活中的自律来说,很多人想要减肥、学习一门新技能,可总是半途而废。但那些能严守自己制定计划的人,最终都收获了好身材或者新本领。这就如同持戒,看似是约束,实则是保护。在佛教中,严守戒律的修行者,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就是戒财带来的回报。
闻财:知识的积累
“闻财”,是听闻正法带来的财富。佛法难闻,如今我们能看到佛经、听闻佛法,是极大的福缘。可很多人却不珍惜。当年玄奘法师,感慨佛经不全、缺乏正解,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西天取经,历时十三年取回更多佛经,自己也精进不少。现在印刷术发达,佛经似乎很容易就能得到,大家就不觉得珍贵了。但等到末法时代,佛经会越来越难得。所以一定要趁现在多读、多听、多背、多理解,把这金刚菩提种子种在阿赖耶识中,这就是闻财的意义。
放到现实里,我们每天都有无数学习的机会,可真正能抓住、用心积累知识的人不多。那些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在职场、生活中往往更有竞争力。就像听闻正法能增长智慧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惭财:自我的反省
惭财,是对自己能力和德行不足的反省,用来消除 “贡高我慢” 之心。很多人看到出家人每天多次参拜佛菩萨,额头触地、双手托佛足,十分恭敬,甚至有些人磕长头,五体投地。外人可能嘲笑这是迷信,其实他们不懂,这些师兄拜佛,是要在佛前放下傲慢,身体拜下去,傲慢也放下了,这才是修行的开始。要是一边修行,一边觉得自己了不起,看谁都不如法,那肯定修不进去。谦恭本就是智慧的一部分,能力越强的人往往越平和。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时常反省自己。比如工作没做好,不能总找外界原因,要想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够。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就像古人说的 “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对自身的反思,就是惭财的体现。
愧财:慈悲的胸怀
愧财,是面对暂时比自己低的群体,能产生悲心,为自己不能救度他们而难过。中国佛法多属大乘范畴,很看重 “度他”,把这当作修行的一部分。可有些学佛人却缺少愧财。一种是只顾自己修行,对别人的事不理不睬,家里 “佛气冲天”,母亲生病住院都不管,连做人的基本都没做好,更别说做佛了;另一种是喜欢以 “修行人” 的姿态指责普通人和初学者,看似教导,实则劝退。真正学佛人的悲心,应该像老子说的 “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下而利万物” 。
生活里,我们也该有这样的慈悲胸怀。看到街边的流浪猫狗,能心生怜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能伸出援手。这种对他人的关怀与慈悲,就是愧财。拥有愧财的人,内心会更加柔软、善良,也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舍财:布施的智慧
舍财,也就是施舍或者布施。布施在佛法里极其重要,大乘般若六度的第一度就是 “布施度”,大菩萨四无量心是 “慈悲喜舍”,也有舍。很多人以为 “布施” 就是给人钱,觉得这样自己钱就少了,所以不屑一顾。其实布施方式很多,别人惊慌难过时给予安慰,这叫无畏布施;别人需要帮助时,让个座、扶一把,甚至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布施;为人讲经说法、传授经验技能,这是更殊胜的法布施。就算是财布施,也不会让你损失什么,“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看似舍了财物,其实舍掉了贪吝习气,还加深了善根,一举两得。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多余的舍掉影响有限,但种下的善根却能生生世世陪伴。
生活中,懂得布施的人,往往能收获更多快乐和人脉。比如定期捐出一些衣物给贫困地区,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感到满足。这就是舍财带来的奇妙回报,它让我们在给予中,收获了内心的富足。
慧财:智慧的成就
“慧财”,是具有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的能力。不过,得前面六财先具足,才能得到慧财。有了慧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就能看得更透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在工作中,遇到复杂的项目难题,有智慧的人能迅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生活里,面对家庭矛盾,有智慧的人能巧妙化解。这种智慧,不是小聪明,而是基于对世间万物规律的深刻理解,是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学佛修行,是条漫长艰辛的路,想从烦恼的凡夫,变成解脱的圣者,“七圣财” 的资粮必不可少。循着佛陀的教导前行,不仅能在轮回中拥有真正的财富,还能解脱轮回,成就菩提大道。下次再去佛前,不妨求一求这 “七圣财”,让自己的人生,收获真正的富足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