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风味美食,探寻地道蕨粑粑的魅力

土家风味美食,探寻地道蕨粑粑的魅力"/

我们来聊聊土家美食——"蕨粑粑 (Fěi Bābā)"。
蕨粑粑是土家族非常传统且极具特色的一种风味小吃,尤其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土家族聚居区非常受欢迎。它以当地常见的"蕨根"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1. 原料与制作工艺:"
"主要原料:" 蕨根(Pteridium aquilinum 的根部)。这种植物的根富含淀粉,是制作蕨粑粑的主要成分。 "制作过程:" "采集与清洗:" 收获蕨根,去除外部的粗皮,清洗干净。 "浸泡:" 将清洗干净的蕨根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有时需要几天),目的是去除苦涩味和异味。 "蒸煮:" 将浸泡好的蕨根放入蒸锅或甑子上蒸熟。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确保蕨根完全熟透。 "捣碎成泥:" 蒸熟后,将蕨根取出,趁热捣碎或用机器碾压成细腻的泥状。这需要很大的力气,是传统制作中的关键步骤。 "揉制与成型:" 将蕨根泥加入适量的水(有时会加入糯米粉、玉米粉或澄粉增加粘性,不同地区做法略有差异),反复揉搓,

相关内容:

土家蕨粑粑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群众钟爱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原料来源于野生蕨根,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美味”。 每到冬季,人们从山间挖取蕨根,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晾干后获得蕨根淀粉,将蕨根淀粉按比例加水进行稀释,再倒入滚烫的铁锅中不断搅拌直至将其烫熟。食用时将蕨粑粑切片,多与腊肉混炒,蕨粑粑极具弹性的劲道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蕨粑粑不仅是土家乡村旅游餐桌上的特色美食,经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精心加工后的蕨粑粑还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新华社发(宋文 摄)

↑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社员用两根竹棍在铁锅中给蕨粑粑“整形”。

↑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社员在过滤捣碎的蕨根。

↑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社员在过滤捣碎的蕨根。

↑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社员在整理经过滤、沉淀、结晶后获得的蕨根淀粉。

↑1月5日,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的社员在分拣包装烙制好的蕨粑粑。

↑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春凤家庭农场,社员将蕨根淀粉按一定比例稀释。

↑这是1月5日在湖北省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村民的餐桌上拍摄的一盘炒制好的蕨粑粑。

发布于 2025-07-30 12:28
收藏
1
上一篇:走进青海湟源兔尔干村,两岸共日月,日月一家亲的民族团结之旅 下一篇:湖北宣恩,探寻土家传统美食的韵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