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娘惹菜,却不知娘惹究竟是什么?揭秘马来西亚独特风味

常吃娘惹菜,却不知娘惹究竟是什么?揭秘马来西亚独特风味"/

你常吃的“娘惹菜”非常地道!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食概念。
简单来说,"娘惹(Nyonya)" 指的是 "出生于马来亚(现在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女性",她们的父亲是华人,母亲是马来人。或者也可以广义地指那些 "深受马来文化影响并与之融合的华人"。
而 "娘惹菜(Nyonya Cuisine)",就是这些娘惹女性 "融合了中华料理(特别是福建、潮州等地)和马来料理的烹饪技艺与风味" 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菜系。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1. "文化融合的产物:" 核心在于中华(主要是南方)和马来两种饮食文化的结合。 2. "娘惹女性的智慧:" 这是她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结合自身家庭传统与当地风味,用心烹饪出来的成果。 3. "独特的风味:" 娘惹菜的特点在于: "香:" 大量使用香茅、南姜、丁香、肉桂、八角、柠檬叶、虾酱、花生酱等香料和酱料,香气浓郁。 "甜:" 味道偏甜,但不是简单的甜腻,常常是香、甜、咸交织。 "色:" 菜肴颜色通常比较鲜艳,比如红葱头酥的焦糖色、椰浆

相关内容:



峇峇(ba,一声)和娘惹是什么呢?是混血儿。当年移民到马来西亚的中国人娶了当地的马来人,他们的子孙后代男的称之为峇峇,女的就叫做娘惹


实际上根据“三代成峇”的原则,在马来定居超过三代且和当地人通婚的华人也基本上被称为峇峇娘惹了。



峇峇过去一般都是以生意为生,西装革履。而娘惹从小便会学习重要的两件事:刺绣和做饭。




出嫁前,夫家会要求看中的娘娘交一副刺绣作品和为全家人做一顿饭来作为评判标准来挑选媳妇,而出嫁后三天,娘惹和丈夫一起回门时会佩戴上夫家准备的所有金饰彩礼,以体现自己受到夫家的重视生活富足美满。



峇峇娘惹多是早期清朝过去的移民(官商居多)与马来当地人(女)结婚生下的混血,峇峇娘惹的后代也叫峇峇娘惹,而那些未曾与马来人通过婚的华人后代依然是华人,峇峇娘惹因为是贵族,生活多富足并且受到良好教育。




后来的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若与马来人通婚,则需要转信伊斯兰教,并且女生还要舍掉自己的姓氏,因此后来通婚情况似乎并不多见,峇峇娘惹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形成的族群也没有飞速地扩展壮大,得以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



想了解更多关于峇峇娘惹文化传统?请访问位于马六甲的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



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

Baba & Nyonya Heritage Museum

地址:No. 48 & 50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75200 Melaka

游览时间:10:00-17:00(周末延长到18:00)

门票:成人16RM,儿童11RM

官网:
http://babanyonyamuseum.com/


旧时传统,女主内下厨,自然而然把中国(主要是潮州和福建)和当地的饮食文化融为一体,即是今天的娘惹菜了。



娘惹菜系是由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合并而成的马六甲菜肴,传统中国菜与马来香料完美结合,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所用的酱料都由起码十种以上香料调配而成。



旧时代的娘惹,多属于家里的大家闺秀。平日足不出户的她们,家里的厨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地方;女儿在家时,在厨房和母亲学习和研究做菜,出嫁后,不管家婆是要试探媳妇的烹饪实力,还是要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所以,吃着桌上的菜,洋溢着的却是母女或婆媳间的温馨和亲情。



娘惹菜系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口感品味,但最地道和传统的还是马六甲一带的娘惹菜。





这一片区的娘惹菜口味甜酸融合,原料偏于采用椰子、中国香菜及莳萝菜,而调味料则大量选用柠檬草、姜黄、香茅、薄荷叶等天然植物,就连五颜六色的著名甜点娘惹糕采用的都是天然花草汁调色而来。



娘惹菜走家宴路数,有点水准的多数是私房菜性质,而非大量供应的社会餐厅。


要想品尝地道的娘惹菜,不妨来马六甲亲自品尝一下吧。

发布于 2025-07-29 08:59
收藏
1
上一篇:解码东南亚风情,新加坡、马来西亚“娘惹”身份之谜 下一篇:揭秘娘惹,探寻东南亚独特的文化符号及其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