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超市货架上看到各种“莓”味主角——蓝莓、树莓、蔓越莓、鹅莓......这些形色各异的“莓”果,它们都是一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集美味与颜值于一身的水果。
草莓是个大家族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草莓属共有 24 个物种,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其中,在中国自然分布的有 13 个种,是草莓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球广泛栽培的草莓均为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它是由北美洲的弗吉尼亚草莓和南美洲的智利草莓自然杂交形成的八倍体杂交种。经过近 300 年的人工培育,在引入多种野生草莓的基因后,现今全球草莓品种已多达 2000 余个。

草莓个大味甜、鲜嫩多汁,通常被认为是美味的“浆果”。但真相并非如此,我们平时吃的并不是真正的果实,而是它的膨大花托。在花瓣凋谢并脱落后,草莓的花托通过细胞分裂和膨大逐渐发育,最终形成可食用的肉质部分。而真正的果实是草莓表面的乳白色小籽粒,它们是由一朵花中的多个离生雌蕊发育而来,聚集在膨大的花托表面。因此,从植物学角度来说,草莓应该被称为“聚合果”。

蛇莓并非野草莓
蛇莓,是蔷薇科蛇莓属的植物,与草莓算是“远房亲戚”。蛇莓在中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在中低海拔地区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与草莓相似,花托与草莓也有几分相像,因此在野外常被误认为野草莓。

虽然叫蛇莓,很多人误以为它的果子(花托)是有毒的,但实际上它并无毒性,只是淡而无味,口感不佳罢了。
树莓、黑莓、云莓其实是一家
除了蛇莓,在野外灌木丛中,常会看到一种无数小珠攒成的小野果,那多半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莓果。这类果实也属于“聚合果”,由无数小果聚生在花托上,组成一个大果的模样。
悬钩子是莓果里的大家族,全世界有 700 多种,我国有近 200 种,分布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从 5 月直到 11 月,都能在山林中发现它们的身影。
悬钩子虽是低矮灌木或藤本,却有树木般挺拔的姿态,所以西方人称之为“raspberry”,意为“粗糙带刺的莓果”,这与中文名“悬钩子”的命名可谓异曲同工。当其进入国内水果市场后,国人又赋予它一个更雅致的名称——“树莓”。
树莓的果实形态多样、颜色丰富,有红、黑、黄等多种颜色,因此在市场上被冠以树莓、黑莓、露莓等不同商品名。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覆(复)盆子,其实也是悬钩子的一种。此外,民间常说的高粱泡、蓬蘽(Lěi)等,也都是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

蓝莓与蔓越莓是近亲
相比前面提到的几种水果,蓝莓才是名副其实的“浆果”。它的果实都是独自发育,不会抱团,多汁的果肉里包着极小的种子。蓝莓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该属植物在全球分布约有 450 余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大约有 90 余种越橘属植物,其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
在越橘属植物中,所有能结出蓝紫色浆果的成员都可以泛称为蓝莓。蓝莓表皮总有一层白霜,和葡萄类似,这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天然分泌的一些糖醇类物质,并不影响味道,反而是新鲜的标志。蓝莓果实酸甜,富含花青素和维生素 C,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很高。此外,《本草纲目》中提到的南烛,其实也是越橘属的植物,其叶和果实都可入药,自古便是江南老百姓喜爱的夏季野果。

家喻户晓的蔓越莓也是越橘家族的一员,学名叫作大果越橘(Vacinium macrocarpon)。蔓越莓的原产地在北美洲的酸性泥炭沼泽。由于它的果实很酸,做成果酱、饮料或果干时,一般要佐以糖浆或苹果汁等甜味成分。不同于西方人喜食蔓越莓酱和果汁,在国内,我们平时更常接触的是蔓越莓果干。
与其他娇嫩的浆果不同,蔓越莓的果实很硬,采收时无需小心翼翼,所以北美洲的果农通常以一种独特的“水收”方式采摘它们——果农将蔓越莓田灌满水,然后通过击打水面使果实脱离藤蔓、浮在水面,再对果实进行集中采收。

鹅莓就是“灯笼果”
鹅莓,由 gooseberry 直译而来,但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鹅莓里面也没有“鹅”。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若提起醋栗,可能有人多少会有些印象,鹅莓就是醋栗的一种。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珂夫在其晚年创作了一部名为《醋栗》的小说,主人公尼古拉·伊凡内奇碌碌无为,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可以种植醋栗的小庄园。能够以“醋”为名,可想而知它的酸味非同寻常。也正因此,醋栗被大师刻画成了外表光鲜,内里酸涩的象征。
乍看之下,鹅莓的个头大小和外观与葡萄颇为相似。但在分类学上,鹅莓与葡萄并无亲缘关系,它属于虎耳草科茶藨(pāo)子属。该属在全球大约有 160 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较寒冷地区。
我国拥有丰富的茶藨子属植物资源,目前已记载 59 个原生种及多个变种。这些物种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广西、云南和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以及东三省分布有大量的野生种质资源,如阿尔泰醋栗,天山茶藨子、长果茶藨子等,这些果子外形可爱、味道酸甜,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鹅莓的花一般单生在叶腋处,果子躲在茂密的叶丛下面,状如葡萄,却能长到栗子般大小。不过,鹅莓与葡萄外观上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鹅莓果实表面有像小刺一样的绒毛,而且果实是一个个独立的,不会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鹅莓果肉通透,清晰可见一道道的纵纹,这其实是它们的纵行维管束。加上残留的花萼,让果子看起来像小灯笼,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灯笼果”。

此外,不光果实有刺儿,鹅莓的枝叶间也长着尖锐的硬刺,采摘起来要比葡萄麻烦得多。鹅莓属于小型落叶灌木,野外常见于林下或者灌丛中。它的叶片如手掌般宽大,枝繁叶茂的样子也比较雅观,而枝条上尖锐的硬刺,也让它成为理想的绿篱栽种。
鹅莓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尤其是在欧洲,它被广泛种植并用于饮食和药用。6 世纪时,鹅莓在英国和北欧国家的花园中非常流行。目前市场上的栽培品种,主要是欧洲醋栗(Ribesreclinatum)和美洲醋栗(Ribeshirtellum)杂交选育而来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园艺家们选育了大量新品种,不仅甜度高、个头大,而且还有紫红、橙黄等多种颜色,果实也变得光滑。
鹅莓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不仅能生吃,还可制成果汁、果酱、果酒等,近年来也逐渐为国人所喜爱。

茶藨子属还有一种广为人知水果——黑加仑,学名黑茶藨子(Ribes nigrum),也被称为黑醋栗。茶藨子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寒冷地带,所以黑加仑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有栽培。不过,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接触到的更多是黑加仑的加工制品,如黑加仑果汁、黑加仑风味酸奶等。
“奇异莓”的祖籍在中国
2018 年,一种来自新西兰的奇特水果登陆中国超市,售价高达每斤 200 元,随后迅速走红网络。它有枣的外形,口感却如猕猴桃,商家美其名曰“奇异莓”。其实,它的学名叫作软枣猕猴桃,是妥妥的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猕猴桃属在全球有 54 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我国属于优势产区,有 52 种。

在猕猴桃这个庞大的家族中,软枣猕猴桃无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与常见的毛茸茸猕猴桃不同,它拥有光滑的表皮、独特的风味和袖珍的体型,显得格外诱人。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维生素 C(VC)含量——每 100 克果肉中含量可达 116.4~430.8 毫克,比号称“VC 之王”的橙子还要高出好几倍。

实际上,软枣猕猴桃的“祖籍”在中国,主产地是东北、四川和云南。其中,辽宁丹东作为我国软枣猕猴桃优势资源区和商业化栽培的起源地,目前栽培面积已超过 3 万亩,接近全球总种植面积的一半。每年 8~10 月,便是软枣猕猴桃成熟上市的季节。
另一种新西兰商业化的猕猴桃品种——奇异果,在当今时代已经全球闻名,然而,它真正的“祖籍”其实也是中国。1904 年,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女教师从中国秦岭采集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和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种苗,将其带回新西兰,并成功在当地种植。因果实外面有像小刺儿一样的绒毛和酸甜的口感,与欧洲人常吃的鹅莓有些相似,所以被大多祖籍欧洲的新西兰白人称为“中国鹅莓”。
这些莓果,虽然出身各异、形态不同,但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馈赠,而人类则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让这份馈赠变得愈发丰厚和甜美。看完这么多诱人的“莓”味水果,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啦?不要迟疑,赶紧行动起来,快带上亲朋好友,一起开启莓果味蕾之旅吧!
策划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国
监制丨中国科普博览
责编丨张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