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东华门门钉之谜,八纵九横72颗,竟少9颗,究竟有何玄机?

紫禁城东华门门钉之谜,八纵九横72颗,竟少9颗,究竟有何玄机?"/

关于东华门门钉数量的问题,其实存在一些流传的说法,但最普遍且流传最广的解释与“闭门羹”的谐音有关。
根据这个说法:
1. "标准数量:" 紫禁城作为皇家宫殿,其大门的门钉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通常,皇家宫门门钉的数量是“九横九纵”,共81颗,象征“九九归一”,代表皇权的至高无上。但东华门作为偏门,其门钉数量稍有不同,通常认为是“八纵九横”,共72颗。 2. "为何少9颗:" 传说中,这缺少的9颗门钉是为了避免与“闭门羹”(bì mén gēng)的发音相呼应。“闭门羹”意指拒绝客人进门,不给予招待,是一种不友好的待客方式。皇家作为九五之尊,地位崇高,即使是偏门,也不应轻易拒绝访客或显得不欢迎。因此,故意少掉9颗门钉,使得总数不是81颗,从而避免了“闭门羹”的谐音,寓意着“常开”(cháng kāi),欢迎各方来客。
"需要注意的几点:"
"历史考证:" 这个“闭门羹”的传说非常流行,但它在历史文献上的确切记载并不充分。紫禁城的建筑细节,尤其是

相关内容:

故宫的门非常多,门钉的讲究也多。基本上每扇门,都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红门金钉。清朝,根据官吏级别大小,有用绿门的、有用黑门的,钉子也是铜钉、铁钉,等级不一样,钉子的材质和数量就不一样。

东华门昔日

紫禁城的大门中,唯有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72颗。为什么东华门少了九颗钉呢?

张勋复辟时在宫中卖大腕茶的小商贩,这哪还是皇宫就像是个菜市场,往日的威严早已不在了。

有的专家说,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北京,明朝最后一代皇帝崇祯是由东华门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的。所以清朝皇室认为,东华门对皇室不利,就把这个门减了九颗钉;另外,皇家如果有人在紫禁城里去世了,也由东华门把死人棺材抬出去。这是一种说法。

慈禧出殡,紫禁城办丧事

还有一种说法,说东华门是大臣们上早朝时走的路,不是皇上走的路,所以八纵九横。

其实这些说法都站不住脚。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崇祯就不是由东华门出去的。崇祯皇上带着几个太监是由紫禁城往北出了玄武门(那时还不叫神武门),再进的景山。进景山之后,他看身边就剩一个太监王承恩了,心知大势已去,就让王承恩帮助他在那棵歪脖树上上吊自尽。王承恩一看皇上都自杀了,自己活着也是前途未卜,也在旁边的树上上吊了。王承恩上吊,后人对他还是比较敬重的,认为他还是忠臣。王承恩的家在雍和宫南边,后来就叫王大人胡同。

崇祯墓

由于这件事,老北京也留下了一句话: “叫了王承恩了。”不管谁走投无路了、没了招了、没了辙了,别人形容他,就是说这人“叫了王承恩了”。这句话现在用的人非常少了,都不知道了。即使你知道,你说了,听的人也不知道了。

再说官员们每天上早朝,根本不是由东华门进出。进了天安门,往里是端门,端门到午门之间东西两侧是朝房。南半部的朝房供六部使用,北半部的朝房是供大臣们上早朝前休息。

休息后,大臣们进午门,属于宗室的王公走西边的门,没有宗室血统的文武大臣走东边的门。其他三品以上的官员走掖门。三品以下的官员原则上不能进午门。如果进入紫禁城只能走神武门。

东华门根本不在上朝路线上,所以我说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我认为只有一种说法是站的住脚、有道理的。从中国传承几千年的阴阳五行与五方的关系来分析,东方是木,南方是火,西方是金,北方是水,中央是土,五行是相生相克的。

东方木克中央土。东华门在紫禁城的东方,太和殿在紫禁城的中央,也就是说东华门克金銮殿。这是不能容忍的,建筑设计师就把东华门的门钉,变成纵八横九。不但减了九个钉子、减弱了东方木的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九九八十一这个阳数,变成了八九七十二这个阴数。

81颗门钉


东华门的72颗门钉


1901年的东华门,哪有一点宫城东门的样子?

民国时期的东华门。

主讲人:赵振华,网名“一把驳克枪”。退休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余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喜欢北京文化,近30年来收集老北京照片一万余张、老北京歇后语近千句、老北京俗话近千句、老北京歌谣数百首。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作者:赵振华

监制:张鹏

流程编辑:吴越

发布于 2025-07-28 16:42
收藏
1
上一篇:国漫黑门完结,硬核科幻题材力作,虽播放量惨淡,导演信念不倒 下一篇:8.3分神作!追番破百万的国创硬科幻巨制黑门导演揭秘手记 | 极客电影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