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沉沦轨迹解析,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在烟台的比重逐年下滑

栖霞市沉沦轨迹解析,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在烟台的比重逐年下滑"/

栖霞市的财政和经济的相对衰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沉沦”的过程:
1. "产业结构固化与升级滞后:" "传统产业依赖:" 栖霞长期以来以农业(尤其是苹果种植)、传统制造业(如建材、化工)为主。这些产业虽然在其发展初期贡献巨大,但附加值相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且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在互联网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领域,栖霞的布局和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形成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引擎来弥补传统产业的优势减弱。与烟台市内其他如芝罘、莱州、龙口等在新兴产业上布局较早、发展较快的区市相比,差距逐渐拉大。
2. "区域竞争加剧:" "烟台市内部竞争:" 烟台作为一个地级市,内部各市、区、县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核心区芝罘区和经济强县莱州、龙口,它们在资源吸引、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占据了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发展机会。栖霞在竞争中逐渐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周边地区竞争:" 周边省份如潍坊、青岛等地的快速发展,也对栖霞的人才、资金等要素产生了虹吸

相关内容:

栖霞市的财政收入,占烟台县级市的比重,从十年前的15%,滑落到了7。8%

这个数字的变化,几乎是腰斩。

这不仅仅是一个速度问题,这背后是整个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当烟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冲向400万标箱,当海阳的核电二期工程启动,当龙口那个投资上千亿的裕龙岛炼化项目搞得热火朝天。。。栖霞呢?

好像就只有苹果了。

产业结构的数据打开看,让人有点沉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六成是农副食品加工业!

机械设备制造占不到两成。

烟台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是25%,栖霞自己的这个数字只有7%

这道题有点难解。

栖霞的苹果产业,很多时候还是在看天吃饭,等外地的果贩上门来收购。

这种模式,主动权在哪里?

再看一个例子,招远。

人家的黄金产业,已经不满足于挖矿卖原料,开始搞黄金深加工,赚设计和品牌的钱。

回头看栖霞的矿山机械厂,生产线上的,是一些二十年前的老型号设备。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比,栖霞的常住人口少了12%

街上能看到的年轻人不多,反倒是退休的老人成了主力。

这是一个很直接的画面。

很简单,钱。

本地企业招个数控技工,工资开到8000一个月,招不到人。

毕业生为什么往外跑?

去烟台开发区,进工厂拧螺丝,一个月到手可能就比在栖霞高出两千块。

用脚投票,就是这个意思。

留下来干什么呢?

摘苹果?

还是去修那些老旧的拖拉机?

烟台市的“海洋经济带”,还有那个“环渤海科创走廊”,这些战略规划基本都沿着海岸线布局。

栖霞在内陆丘陵地带,守着一亩三分地,看着沿海的兄弟县市拿走政策红利。

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那条线在地图上画出了一道弧线,正好把栖霞甩在了外面。

没有站点,意味着与外界高效连接的通道又少了一条。

这种感觉,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慢慢变成一座孤岛?

这个局面,苹果再有名气,恐怕也撑不住。

当产业结构迟迟无法突破,年轻人又不断用离开来表达态度,剩下的摊子就变得棘手。

农产品加工业占比过高,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它太脆弱,太单一。

一边是周边地区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投资额一个比一个大;另一边是自己的人才市场冷冷清清,产业升级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落到报表上的数字,却没那么乐观。

这种现实,比什么都来得直接。

发布于 2025-07-27 23:4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山东烟台栖霞市,14个街道乡镇名称由来,庄园街道、蛇窝泊镇、杨础镇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莱阳简史揭秘,栖霞、海阳、莱西分家之谜,究竟谁曾是莱阳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