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撒撇,同味不同龄,岁月流转中的味蕾记忆

龙江撒撇,同味不同龄,岁月流转中的味蕾记忆"/

这句话“龙江撒撇:一样的味道,不同的年纪品出不一样的感触”非常精妙地概括了美食与人生、记忆与成长之间的深刻联系。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1. "“一样的味道”": 指的是龙江撒撇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通常是酸、辣、清爽)的传统美食,其基本的味道和构成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这是它的本质,是代代相传的味觉符号。 2. "“不同的年纪品出不一样的感触”": 指的是品尝同一道龙江撒撇时,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会因为自身的经历、心境、口味偏好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年少时": 可能更注重它的爽口、开胃,或者只是觉得它好吃,是家乡的味道,是日常的慰藉。 "青年时": 可能会欣赏它的独特风味,享受它带来的刺激和活力,或者在社交场合中,它代表着某种情谊。 "中年时": 品尝时可能会联想到家庭、过往、乡愁,甚至体会到一种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感受到它在忙碌生活中的简单与治愈。 "年老时": 味道可能不如年轻时那么鲜明,但品尝它可能更多是怀旧的情怀,是对青春岁月和家乡记忆的追忆,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总结来说,这句话点明了

相关内容:

提起腾冲的美食,很多人都会想起声名远扬的“大救驾”还有有口皆碑的“火山热海”,而我却忍不住想起龙江撒撇。我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吃撒撇是什么时候,好像自打我有记忆来撒撇就一直存在我的食谱里。无论是童年的记忆,还是少年的回忆中,一直都有它的存在的味道,那种蔬菜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苦涩酸辣之中包涵的丝丝甘甜,能让我回忆出我的整个年少时期。

一碗浓浓的蘸水中,韭菜沫、茴香沫、香柳沫混在一起渗出别样的气息,红椒沫染出炙热的红色,被舂碎的芝麻与花生散落在碗中,加几个柠檬或放几勺“苦水”,便能变幻出不一样的芳香,夹一箸细长的米线,轻蘸些许蘸水,放入口中便仿佛能尝出人生五味。随着年岁的增长,更是对龙江撒撇有了说不出的喜欢,那种龙江撒撇特有浓郁饱满的清香、五味调和的陈香以及奇妙不俗的异香一直长长久久的存在我脑海之中,以至于在外求学期间总是心心念念的想回家吃一口龙江撒撇,如果有哪个假期没有吃到,总感觉白白过了一个假期。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毕业后来到龙江边的五合乡工作,随时能到吃上正宗的龙江撒撇,可是龙江撒撇似乎总也吃不腻,吃不烦。每一次品尝总能吃出不一样的感触,我不清楚龙江撒撇的起源,但总觉得龙江撒撇是母亲将思绪注入食物的一种表达,像是母亲与儿女一种无言的牵挂,也像龙江傣家妇女的一种人生态度,更像是几经岁月之后体味出的一种生活的回甘。龙江撒撇其实都是一样的味道,但在不一样的年纪就会品尝出不一样的感触,年少时喜好它的酸辣爽口,青年时想念它承载的童年,垂暮之时也许就是喜欢它的酸、辣、麻、苦、涩与甘甜,正如人生的经历一般,有艰难、有苦涩但也有欢喜和愉悦。

如今龙江撒撇也算是声名远扬,我时常能在陌生的城市看见龙江傣家妇女头戴粉色包头,身着金色、粉色亦或是红色的盘扣上衣,加上一袭黑色的筒裙再配上傣家刺绣围边深色围裙忙碌在街头巷尾,制作着龙江撒撇......如此便也忍不住叫上一碗撒撇,在异乡的街区品尝着家乡的味道。

工作后,出远门的日子并不多,走到家乡的路上到处都是龙江撒撇,但是却也还是见到便走不开,总要吃上一口才觉得圆满。20多年来,但凡遇到朋友伙伴,总是少不了一句“吃撒撇”。

我不知道于别人而言,龙江撒撇代表的是什么,但于我而言龙江撒撇便是贯穿我年少时期所有的人生交际。

这个秋天,到五合到龙江边,寻一傣家,尝一碗撒撇,品人生五味....... (来源:腾冲新闻网)

发布于 2025-07-27 01:58
收藏
1
上一篇:乐享云南之旅,探寻西双版纳的独特撒撇美食风情 下一篇:揭秘高铁座席,为何没有E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