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根据发生学,“方言肖其山川风土”,意指方言与产生地的地理、气候有关。
朋友问,你是哪里人,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说一句方言作为证明。我们与母亲、与家乡的紧密联系之一,也是方言。老一辈人特别珍视祖上传下来的方言。
客家人谚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还有唐代的贺知章在《回乡偶书》里写到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但都体现了汉语之美。各地有不同方言,但所有方言都有中国文化作为根,都饱含中华文化的基因,并透过有地域特点的语言,将其传承下去。所以,南北朝时的颜之推就认为,“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发挥母语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围绕中华文明现代表达,充分发挥粤语、客家话、闽南话、潮州话及温州话等方言特点,持续挖掘方言内涵,融合报道,创新应用,讲好中国文化传承故事,对海外方言受众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粤讲粤精彩》《客家学堂》《闽南走透透》《潮汕风情画》等特色栏目走进佛山祖庙、客家围龙屋、闽南古村落、潮汕街头等,展现真实与有趣的中国现代生活场景。
方言除了融入了地方文化的特质,更是保留了古代汉语要素。
唐朝大诗人张籍游过温州之后写诗说:“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项梦冰表示,今天南方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吴语、徽语等方言,它们都保留了古汉语各个阶段的很多成分。拿宋朝的官方字典《广韵》来说,本来是以当时的开封话为标准音所写,但用粤语可以对应绝大部分。不仅是用词方面,在发音方式等方面也都有很多的保留。
如,粤语、闽南话等方言都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南方的方言来读就韵味十足。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长推长新的《方言·节气》视音频系列节目,正是使用方言来进行诵读相关诗词,用AI等技术配上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等馆藏画作,将丰富复杂的汉语方言与汉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些古代文化要素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前进,方言融入了新的元素。
方言背后有古代的文化典故。有人说,河南话中的“行”,成为“中”,就与嵩山、河南为天地之中有关。广东话管谈恋爱叫“拍拖”,这是跟珠江口一带航运俗语有关的。上海话俚语里融入了不少“洋泾浜”的英语,青岛方言中甚至有德语词汇,这跟上海、青岛开埠历史有密切关系。
而从另一角度透视母语方言,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茶叶是中国传播到海外的。在海外国家,如果茶叶是由海路入境的,比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当地把它叫“tea”,发音跟福建闽南的方言发音很接近;但如果当时是由中国陆路入境的,则当地管它叫“cha”,更接近现在的普通话发音,像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罗斯等,甚至深入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成为斯瓦希里语中的“chai”。通过一个方言和发音,可以看出中国茶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途径,实际也是文化交流的缩影。
因此,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持续打造《方言这么美》《乡音里的红色印记》《“乡”见如歌》等创新的方言节目与活动,向海外青年方言受众讲述中国侨乡传统文化故事,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活画卷。
汉语方言中蕴含着大量有关文化变迁、民族交往、生产生活智慧的信息,如能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保护、传承和调查研究,对于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是意义深远的。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