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画卷,平遥古城的历史魅力探秘
我们来聊聊"平遥古城 (Pingyao Ancient City)"。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余三个是丽江古城、歙县古城、宏村古村落),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另一座是丽江古城)。
以下是关于平遥古城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历史地位与规模":
平遥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经明清两代近270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格局。
当时它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拥有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因此有“中国金融第一城”之称。
2. "古城布局":
全城布局呈“棋盘式”,以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为轴线,划分成“井”字形状。
主要分为“城内”和“城外”两部分。城内街道狭窄,房屋密集,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城外则相对开阔。
3. "主要景点":
"古城墙":保存完整的古城墙,周长6.4公里,高12米,墙上有垛口、炮楼、角楼等防御设施,气势恢宏。
"日升昌票号":中国
相关内容:
宋建民
从太原出发,沿大运高速南行百余里,便到了平遥古城。
远远望见那呈灰褐色高耸的城墙。城墙脚下是一条约莫宽十米的壕沟,与外界连接的是一座吊桥。我们在城墙不远处下了车,沿着由青石板铺成的古道向城门口走去。城门正上方,赫然篆刻着“平遥”两个大字。
过了吊桥,进了城门。我们顺着城墙古道往里走。首先登上古城墙的墙顶,墙顶上约有四米宽的铺满青石板的道路。在城墙的外延筑有垛堞,外延墙每隔60—100米向外建有突出的墩台。在城墙四角墩台上建有“角楼”,从“角楼”居高临下,可以观察城内外的敌情。然而,最雄伟的要算修筑于城墙上的门楼,平遥古城墙上共有六座这样的门楼,它是古城的形象仪表。登上了城墙上的一处门楼,站在门楼顶层凭栏远眺,整个平遥城尽收眼底。鸟瞰平遥城,如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南门似头,北门似尾,东西门形同龟的四足。
这座古城墙,始建于西周,是西周宣王时代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匈奴在此驻兵所筑。此后经历多个朝代的更替变迁,特别是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扩展、修葺、增补,才形成了今天的形制与规模。
如果说古城墙是平遥城的脸面的话,那么平遥城中的古街古巷、古商贾铺面,则是展现平遥古城风貌和沉淀晋商文化内涵的地方。
平遥古城迄今保存完好的明清老街有近百条。由于长时间风雨的侵蚀,一些商贾铺面和民居显得陈旧破败。当地政府为了挽救这些古文化遗址,投巨资支持这些商铺和民居修缮,才使一批百年老字号的商铺和民宅恢复了它昔日古香古色的传统特色。
从古城墙下来,我们径直来到了城内最繁华的南大街。南大街是平遥古城内正对迎薰门方向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它在平遥古城有中轴线之称。南大街不长,仅690米,但在这不长的街道上,聚集了近80家古商铺,长泰永、义聚恒、瑞丰祥等名号老店从这里起步,其分号已遍布国内一些大都市,也把晋商精神和诚信带到全国各地。
坐落在南大街北口路东20号的天吉祥博物馆,是一座二进四合院。院内的房屋都是明清时期所建,古朴凝重、端庄大方。进到博物馆内,可以浏览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具、瓷器、书画和绣品。特别是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让人大饱眼福,如清代书画大师石庵(刘墉),瘿瓢(黄慎),以及现代书画大师徐悲鸿等的传世佳作。这家博物馆是平遥著名货庄蔚盛长商号所在地。
平遥古城不仅出商贾老字号,更出金融票号,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昇昌,位于平遥古城内西大街东段路南,被誉为中国近代金融的始祖。日昇昌票号创建于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票号业务迅猛发展,先后在汉口、天津、济南等4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分号。票号汇兑业务从一般商业领域扩大到政治、军事、外交多个领域,一家私营票号承担了国家银行职能。日昇昌也引发了平遥乃至山西境内其他人的仿效,仅平遥就有22家票号。一时间,平遥成了山西乃至中国境内的金融中心。
平遥古城虽然不大,但它那积淀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墙,它那展示在古街景和古商铺之中的晋商文化,尤其是创造了中国金融资本发端的票号,让我们对平遥古城怀有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