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100问,平遥市楼如何成为古城平遥的标志性建筑?
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山西古建筑100问——平遥市楼何以成为平遥古城的标志?"
平遥市楼(又称“县楼”或“镇国寺塔”)之所以能成为平遥古城乃至山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地理位置突出,辨识度高:"
市楼位于平遥古城的中心区域,座落在古城东西大街中段的镇国寺内。由于古城格局保存完整,街道相对狭窄,使得这座高达38.6米的楼阁式建筑显得格外醒目,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古城,都能较早地看到它,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地标效应。
2. "建筑形制独特,风格鲜明:"
平遥市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塔之一,其建筑形制在中国古建筑中非常独特。它由下层的方形基座、中层的方形塔身和上层的八角形楼阁三部分组成,这种由方到圆的过渡,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体现了高超的木作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其在众多古建筑中脱颖而出。
3. "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深厚:"
市楼始建于五代时期后汉高祖刘知远三年(公元968年),历经辽、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拥有超过千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这里曾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一代晋商就是从这里望眼世界,最终开创出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商业传奇。
在平遥古城的城中心位置,平遥市楼静静矗立,它不仅是古城地理上的中心,更是晋商精神的象征,作为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位列平遥“名胜八景”之一,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一代晋商的兴起与衰落,成为平遥古城的标志。
平遥市楼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坐北朝南,格局方正,始建年代虽已无从考证,但据《平遥县志》记载,市楼曾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行重修,现存的市楼平面呈方形,两层砖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尤其是在其屋顶的南北两面,由黄、蓝两色琉璃瓦镶嵌出的“囍”和“寿”文字图案,不仅增添了吉祥之意,更赋予市楼深刻的文化内涵。
平遥市楼内存清代维修碑11通、清代壁画18.6平方米,外檐与梁、枋等处雕梁画栋,或装饰木雕,或绘制彩画,为研究平遥城市发展史、建筑史提供了详尽而珍贵的历史实证。
而今,在平遥市楼的四周,古城繁华的街道上仍旧游人如织,市楼也承载着古老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人们追旧访古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