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千年古城新风采

江苏苏州,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千年古城新风采"/

江苏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是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全长约1800公里,连接了黄河和长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苏州位于大运河的南端,是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下是苏州作为大运河上璀璨明珠的几个特点:
1.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苏州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古典园林,以及虎丘、寒山寺等著名景点。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窗口。
3. "水乡风情":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古运河、金鸡湖、独墅湖等水域与古城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
4. "丝绸文化":苏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有着悠久的丝绸历史。苏州丝绸以其质地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而闻名。
5. "美食文化":苏州美食独具特色,如松鼠桂鱼、太湖白虾、阳澄湖大闸蟹等,吸引了无数食客

相关内容: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人民网苏州8月17日电 (记者王继亮)苏州被誉为大运河上的城市。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是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14.2平方公里的古城被整体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8月16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采风团的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先后走进大运河苏州段起点的望亭镇、大运河进入苏州古城的重要驿道枫桥夜泊、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平江历史街区,沉浸式领略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苏州望亭镇辖区的大运河。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运河吴门第一镇焕发新生命

望亭,古名御亭。作为大运河苏州段的起点,望亭镇以亭为名,因河而兴,被誉为“运河吴门第一镇”。据了解,在千年历史长河中,望亭留下了稻作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古驿文化印记。吴门望亭运河公园作为传承千年的古驿站,既体现了望亭的传统历史文化,又突出了运河环境特色,成为集遗产保护、文化研究、生态旅游、特色党建为一体的“吴门文化新地标”。

近年来,望亭镇持续加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吴门望亭运河公园暨历史文化街区沿京杭运河坐落而立,南起鹤溪大桥,北至双白桥,全长约2公里。于2019年5月全面落成。同时,望亭镇以做优做美大运河苏州段“第一印象”为目标,精心塑造“吴门望亭”特色文化品牌,全力推进望亭大运河文化带全域化建设,逐步形成了集农业、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此外,该镇还打造了望亭镇地志馆、北太湖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其中,北太湖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进一步放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当地政府表示,未来该镇将不断加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力度,让大运河更加清新美丽,让沿岸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一景。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历经千年,枫桥夜泊风采依旧

走进枫桥风景名胜区,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诗歌《枫桥夜泊》让枫桥和寒山寺闻名于世。历经千年,这里已成为与苏州园林并驾齐驱的文化符号。

据了解,根据历史遗存恢复重建的听钟桥、渔隐桥、吴门古韵戏台、静怡小筑,集中展现了吴地民俗建筑的丰富特色;漕运展示馆生动地再现了运河漕运历史文化;一枝园作为清代段玉裁的书院,曾是名人名居的集中地;红枫等百余种花卉树木营造出了富有诗意的绿地景观。枫桥景区已成为一处人文历史和自然精武完美结合的旅游观光胜地。

通过夜游古运河,枫桥将《枫桥夜泊》的诗境用现代灯光技术加以呈现,旨在展现景区夜间魅力,体现“枫桥夜泊”和“江枫渔火”的文化意境,已成为园林系统三大夜游品牌。在夜景上,与金鸡湖东西呼应,东看金鸡湖,感受现代苏州,西看枫桥景区,感受文化苏州。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一景。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平江历史街区再现古街繁华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走进苏州街巷深处,穿过古朴优雅的石板路,小桥、流水、人家,阁楼、粉墙、黛瓦,伴随着一曲曲吴侬软语唱出的苏州评弹,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驻足拍照、聆听。

被誉为苏州古城缩影的平江路,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据悉,明清时期,这里是江南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实的核心区,也是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活的“宋平江图”。作为大运河重要文化遗迹,苏州市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完整保存了街区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并形成了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文化空间。

发布于 2025-07-22 03:15
收藏
1
上一篇:苏州常住人口再创新高,去年新增4.74万人,稳居江苏省首位 下一篇:苏州地铁直通上海引热议!网友调侃,是上海苏州区还是江苏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