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佛圣地探秘,古九州青州寺庙综览之东岳庙全景解析

三佛圣地探秘,古九州青州寺庙综览之东岳庙全景解析"/

东岳庙,又称泰山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寺庙之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之麓。作为中国五岳之首的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山,东岳庙因此成为供奉泰山神的圣地。以下是对东岳庙的一些概述:
### 地理位置 - 地址: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 - 交通:可通过火车、长途汽车或自驾前往
### 历史背景 - 东岳庙始建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 在秦汉时期,泰山成为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 - 唐宋时期,东岳庙得到了大规模扩建和修缮。
### 建筑特色 - 东岳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分为山门、前殿、后殿等。 - 山门上方有“东岳庙”三个大字,为明朝嘉靖皇帝所题。 - 庙内供奉着泰山神、碧霞元君等神祇。
### 文化意义 - 东岳庙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 东岳庙还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游览信息 -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 门票价格:根据季节和活动有所不同 - 交通:泰安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直达东岳庙
### 相关传说 - 泰山神被称为“东岳大帝”,传说中是掌

相关内容:

东岳庙,亦称“天齐庙”,其址在原青州二中操场院内。咸丰《青州府志》载:“天齐庙即东岳庙,在府城东门内,前明创建,屡圮。道光九年(1829)重修。春秋仲月致祭。”光绪《益都县图志》载:“东岳庙俗曰“天齐庙”,在城东门内,建始无考。元太宗二年(1229)医人阎琮重修。明万历八年(1580)、国朝康熙三年(1664)、道光九年(1829)相继修”。原庙规模恢宏,历代香火极盛。日伪时期,庙内驻有国民党军队,嫌出入不便,遂将山门和与之连体的戏楼拆除。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所有建筑物便荡然无存。其庙址解放后二中用作操场,后改作云门书院双语学校。


东岳庙旧貌

东岳庙,是道教重要的宫观之一,是供奉东岳天齐大帝的庙宇。东岳大帝,是道教中的一位职掌人间赏罚与生死大事的泰山之神,为冥府众鬼之主帅,形象威猛,权势显赫。虽权高至上,但却能体恤民情,为民做主,惩治奸恶,成为平民百姓中理想的一位阴间的“好皇帝”,备受百姓尊崇。

该庙占地面积约6市亩,是一处中等规模的道观庙宇。由山门、钟鼓二楼、戏楼及东西廊式看台、大殿、道舍等组成。山门造型设计独具风格,据本街一位九旬的王姓老人回忆,戏楼山门合二为一,北向为戏楼,戏楼后墙之南向为山门的正面。山门面阔五间,中三间为二层重檐歇山式,与众寺庙不同处是底层正面不留门(因留门处内为戏楼),三间山门两侧是钟鼓二楼,楼底层各留一山门可通庙内。两山门外侧是八字型墙,正中悬“天齐庙”大匾,匾下左右塑立式哼哈二将,威风凛凛,把守山门。登七级台阶从两边山门而入,顺戏楼东西两侧前行,便是一宽阔大院,东西两旁各有九间似楼非楼比平房高出近一倍的观戏楼,长廊出厦,厦下凉台,台后雅舍,供达官贵人观戏前休息用。正面坐北面南为天齐庙的主殿“天齐爷”殿。大殿面阔五楹,建筑宏伟高大,前檐大出厦,檐下四根大红木柱,大殿前墙全是木雕隔扇,殿内三面墙上皆绘精美壁画,惜壁画内容已无人记忆。殿堂正中是天齐爷黄飞虎的坐像,两旁为崇墨虎和咤叱虎的立式侍像,殿正中悬“天齐大圣”蓝底金字竖匾,殿堂庄重威严。

天齐爷大殿正南,是一座建筑十分考究的古戏楼。因东岳大帝天齐爷好看戏,故戏楼面对大殿而建。天齐庙戏楼系青州市历史上的“四大戏楼”之一,建筑样式极具南方风韵。戏楼东西长约10米,南北进深12米左右(包括后台化妆室),戏台净高2米。四周砖砌台基,台正面取中留有台底门,台面为木制地板,因台底中空,一年四季常有乞丐在里面居住。台面以上有八根立柱,大花脊屋面,脊饰吻兽,四角飞檐,檐下斗拱花格垂珠。为确保演员的安全,台之三面置木制花格护拦,台前左右两根大红木柱上原有抱柱对联一副,其内容因日深年久未能流传下来。台后有三间化妆室,与前台连为一体。此戏楼外观之秀美、建筑之别雅,在古青州建筑史上堪称建筑瑰宝。难怪青州人把天齐庙的戏楼列为青州古建史上的“三绝”之一,实当之无愧。

庙内原有二人合抱对植匀称的古柏数十株,主要分布在东西两观戏楼前及大殿前。院内亦有古碑数通。树与碑在20世纪40年代便伐毁一空。现仅能从清光绪《益都县图志·金石志》之《元重修东岳行宫碑记》中略知其旧貌。

每年的古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天齐庙会。庙会期间,四周八乡的百姓纷至沓来,进香拜祀天齐神灵。戏班要为天齐爷唱三天神功大戏,人潮如海,热闹非凡。天齐庙里看戏有一个规矩,就是凡来此看戏者,一律男东女西分别而坐,即使夫妻也不例外,以示男女授受不亲。此习俗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初,据本街一90多岁的老人回忆,30年代末期,省立四师(今二中)的学生曾在此登台演过进步的活报剧。40年代初,庙门及戏楼便拆之无存。

天齐庙历史悠久,有关此庙的传说很多,现仅举一例。好多年前,庙里住有一老一小二位道人,小道士刚出家不久。一日小道士夜起,见一小黄鼠狼顺墙根跑,小道士便顺手拾起块砖头扔向黄鼠狼,不偏不倚正击中头部,黄鼠狼当场昏了过去。老道士发现后,不住地喊“罪孽!罪孽!”便把击昏的黄鼠狼放在了庙门外。次日天刚亮,有一拾粪老头路过庙门,发现了死去的黄鼠狼,便顺手将黄鼠狼放在了粪筐里,准备拿回家去扒皮卖钱,并顺便将筐内大粪就地一倒。清晨,老道士一开门,闻到一股臭气扑鼻,但昏死的黄鼠狼不见了,丢弃黄鼠狼的地方成了一堆大粪。于是,联想到一定是惹着黄仙姑了,就在此供上了酒菜,祈求黄仙姑宽恕。次日晨,正巧拾粪的老头又路过此处,见庙门前供有酒菜,一口气便吃了个净光。第二天,老道士见酒菜皆无,更误为是黄仙姑显灵了。这样,老道士便连供数日祈求仙姑饶恕,拾粪老头数日照吃不误。老道士见恕罪不过,最后只好偕小道士弃庙而去,另择他门。 (有令衡 整理:何良庆)


昔日东岳庙,今日双语学校。

发布于 2025-07-21 12:12
收藏
1
上一篇:习近平河南行,探访光山县东岳村脱贫新生活纪实 下一篇:探寻市井深处,安徽省十大地道美食,你尝过哪些烟火滋味?